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于在平老师介绍
于在平,1951年出生,江苏镇江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硕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计算机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等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1998-2003),现任教育部地矿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矿业协会理事等职。主持和参加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20多项,先后多次赴英,美,德,奥地利,瑞士,韩国,巴西等国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出版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6项。
本科教学工作
先后主讲“构造地质学”,“多媒体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构造解析”,“板块构造”,“构造地质学专题”等课程,每年均承担构造地质学实习,野外实习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
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1. 地质学标本模型库子库建设,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项目,2001 - 2003
2. 地质学, 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2001-2003
3. 本科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教改项目,2001-2003
4. 构造地质学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 2002-2004
5. 构造地质学多媒体网络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陕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03-2005
此外,还承担多项西北大学教学改革课题和重点建设课程项目。
承担学术研究课题
1.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子课题(G1999043207), 2000-2004,课题负责
2. 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形成演化与大陆动力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4041), 2003-2006, 课题负责
3. 阿尔金高压变质岩带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9972063), 2001-2003, 负责有关构造问题研究
4. 巴山弧型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49732008),1998-2000,课题负责
5. 小秦岭中生代构造体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03-2004,课题负责
6. 秦岭缝合带沉积岩系时代与构造环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0-1992年,项目负责
7. 秦岭造山带内主要断裂边界地质体的综合研究,1992-199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课题负责
8. 板块结合期间板缘流体地质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4-1996,项目负责
9. 巴山弧型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998-2000,课题负责
10. 中英关于秦岭板块主缝合带构造演化的合作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英国皇家学会联合资助,1991-1996,项目负责人之一
教学论著
1. 构造地质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地质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 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探讨,高教发展研究,1:36-39,1996
5. 高等地质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中国地质教育,4期, 2001
6. 锐意改革,顽强拼搏,开创基地建设新局面,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工作会议论文集,189-194,2002
7. 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地质学基地建设,高等理科教育(出版中)
8.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地质教育,3期,2001,第二作者
9. 马维峰,翦立,于在平,地球科学概论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西北大学学报, 28卷增刊,1998,第三作者
10. 沉积岩石学电子教材的教学设计,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卷专辑,210-213,2000,第三作者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Shangdan metamorphic sandstone; Shangdan suture zone, Qinli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Z. Geol. Wiss,26 (1/2) : 221-240, 1998
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oping Sedimentary Assemblage in the East Qinling, central China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 Science in China , Series D , Vol.39 Supp. 69-79, 1996
3. Amalgamation of the Yangtze Plate and North China Plate: constraints from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hangdan zone in the Qinling, central China,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1996
4. Late Paleozoic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hangdan suture zone, eastern Qinling, China, J. SE. Asi. Earth Sci. 11(3):237-242, 1995
5.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Shangdan sedimentary system in the Danfeng area, Qinling, China,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ondwana dispersion and Asian accretion, Seoul, Korea,146—148, 1994
6. 造山运动与秦岭造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1):65-69, 2002
7. 秦岭区前寒武纪构造格局与演化问题探讨, 岩石学报, 16(1):11-21, 2000
8. 东秦岭毛坪变质沉积岩系基本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中国科学D辑,26卷增刊,64-72, 1996
9. 秦岭沙沟韧性剪切带长英质糜棱岩的变形变质作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10. 俯冲带流体地质作用, 地学前缘,第2卷第2期,175—182, 1995
教学科研表彰与奖励
1. 高等地质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实践,2001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获奖人),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1获奖人)
2. 地质学概论多媒体CAI,1999年度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获奖人
3. 构造地质学多媒体电子教材网络版,2000年度教育部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第1获奖人
4. 构造地质学教案,西北大学首届教案展评一等奖,2001
5. 2002年获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九五”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6. 华北地块南缘早前寒武纪地壳形成与演化,1989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6获奖人
7. “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1991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获奖人
8. Guidebook for excursion - Qinling Mountains,1991年度陕西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第1获奖人
9. 陕西凤县石炭系牙形石组合及其时代,1993年度陕西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第2获奖人
10. 秦岭造山带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3获奖人
本科教学工作
先后主讲“构造地质学”,“多媒体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构造解析”,“板块构造”,“构造地质学专题”等课程,每年均承担构造地质学实习,野外实习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
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1. 地质学标本模型库子库建设,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项目,2001 - 2003
2. 地质学, 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2001-2003
3. 本科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教改项目,2001-2003
4. 构造地质学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 2002-2004
5. 构造地质学多媒体网络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陕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03-2005
此外,还承担多项西北大学教学改革课题和重点建设课程项目。
承担学术研究课题
1.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子课题(G1999043207), 2000-2004,课题负责
2. 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形成演化与大陆动力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4041), 2003-2006, 课题负责
3. 阿尔金高压变质岩带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9972063), 2001-2003, 负责有关构造问题研究
4. 巴山弧型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49732008),1998-2000,课题负责
5. 小秦岭中生代构造体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03-2004,课题负责
6. 秦岭缝合带沉积岩系时代与构造环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0-1992年,项目负责
7. 秦岭造山带内主要断裂边界地质体的综合研究,1992-199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课题负责
8. 板块结合期间板缘流体地质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4-1996,项目负责
9. 巴山弧型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998-2000,课题负责
10. 中英关于秦岭板块主缝合带构造演化的合作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英国皇家学会联合资助,1991-1996,项目负责人之一
教学论著
1. 构造地质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地质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 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探讨,高教发展研究,1:36-39,1996
5. 高等地质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中国地质教育,4期, 2001
6. 锐意改革,顽强拼搏,开创基地建设新局面,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工作会议论文集,189-194,2002
7. 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地质学基地建设,高等理科教育(出版中)
8.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地质教育,3期,2001,第二作者
9. 马维峰,翦立,于在平,地球科学概论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西北大学学报, 28卷增刊,1998,第三作者
10. 沉积岩石学电子教材的教学设计,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卷专辑,210-213,2000,第三作者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Shangdan metamorphic sandstone; Shangdan suture zone, Qinli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Z. Geol. Wiss,26 (1/2) : 221-240, 1998
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oping Sedimentary Assemblage in the East Qinling, central China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 Science in China , Series D , Vol.39 Supp. 69-79, 1996
3. Amalgamation of the Yangtze Plate and North China Plate: constraints from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hangdan zone in the Qinling, central China,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1996
4. Late Paleozoic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hangdan suture zone, eastern Qinling, China, J. SE. Asi. Earth Sci. 11(3):237-242, 1995
5.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Shangdan sedimentary system in the Danfeng area, Qinling, China,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ondwana dispersion and Asian accretion, Seoul, Korea,146—148, 1994
6. 造山运动与秦岭造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1):65-69, 2002
7. 秦岭区前寒武纪构造格局与演化问题探讨, 岩石学报, 16(1):11-21, 2000
8. 东秦岭毛坪变质沉积岩系基本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中国科学D辑,26卷增刊,64-72, 1996
9. 秦岭沙沟韧性剪切带长英质糜棱岩的变形变质作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10. 俯冲带流体地质作用, 地学前缘,第2卷第2期,175—182, 1995
教学科研表彰与奖励
1. 高等地质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实践,2001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获奖人),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1获奖人)
2. 地质学概论多媒体CAI,1999年度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获奖人
3. 构造地质学多媒体电子教材网络版,2000年度教育部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第1获奖人
4. 构造地质学教案,西北大学首届教案展评一等奖,2001
5. 2002年获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九五”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6. 华北地块南缘早前寒武纪地壳形成与演化,1989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6获奖人
7. “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1991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获奖人
8. Guidebook for excursion - Qinling Mountains,1991年度陕西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第1获奖人
9. 陕西凤县石炭系牙形石组合及其时代,1993年度陕西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第2获奖人
10. 秦岭造山带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3获奖人
于在平老师相关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