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沈光隆
5.3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西北大学
所在院系:地质学系
所在地区:陕西
所在城市:西安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115858.html
沈光隆老师介绍
沈光隆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本科
讲授课程(包括研究生课程)名称:曾为本科生讲授过: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过古生物拉丁语,生物地层学,古植物学,古植物地理学和植物古生态学等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和具体研究内容: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古生物地层学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科研工作重点为晚古生代及中生代植物群及陆相地层,尤其对我国西北地区相关生物地层颇有研究并有一定建树。20世纪70年代因发现安加拉植物群分子与华夏植物群分了在甘肃河西地区二叠系同层共生,提出了"华夏一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新概念,改正了国外权威学者30年代的"安加拉植物群覆盖于华夏植物群之上"的结论,被誉为是"我国古植物学界30年代以来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混生植物群'一词已被收录于陈述彭院士主编的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国际展望词书中。研究确立的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靖远磁窑地层剖面,曾被推荐为国际石炭系中间界线候选层型剖面。国际石炭纪地层委员会中间界线工作组曾组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生物地层学专家参观了磁窑剖面,并进行了现场采集,鉴定与讨论,给北祁连山的石炭系中间界线剖面充分肯定。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后,率先提出了'前华夏植物群'新概念,对石炭纪植物群的迁移演替,提出了新的主张,并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同。目前这一研究仍在深入中。
1938年12月生于贵州绥阳;1956年8月毕业于贵州遵义四中,并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1958年9月奉派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地质系进修,1960年9月返回兰州大学任教。1982年10月-1985年4月获德方资助去德国法兰克福森肯堡博物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访问研究。1991年底调入西北大学地质系。
曾任兰州大学地质系系主任(1984-1989);甘肃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1982-1987);中国地质学会第34届理事会理事(1989-1993);中国古生物学会第4,5,6届理事会理事(1984-1997);中国古植物学会第2,3,4届理事会理事(1987-1999),副理事长(1995-199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0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今)。
自1961年起,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41篇,出版学术著作7部(论文,著作均含合作发表)。学术论文代表有:
①Permian Flora Events in the North Qilianshan Mountains,NW China。Cour.Forsch.-Inst.Senckenberg,241:43-49,2003
(1/2,注:分子为排名,分母合作人数,下同)
②A New Species of Discinites (Noeggerathiales) from the Upper Permian of Weibei Coalfield, North China .2000,Rev.Palaeobot.Palyn.10:175-195(2/2)
③Notes on the Isl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Permian Cathaysian Flora in China: an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in palaeobiogeography 1998,Palaeogeogr.Palaeoclim.Palaeoecol. 142(1-2):23-31,(3/4)
④甘肃玉门鱼儿红植物群的时代和性质。1995,地质学报,69(1):88-107;英文版:Acta Geol. Sinica,8(3):329-338,(1/4)
⑤臭牛沟组的地质时代。1995,中国科学,B辑,24(8):876-882。英文版:1996,Sci.in China,Ser.B,38(1):107-115(1/3)
学术专著:
①中国中生代植物,1963,北京:科学出版社,1-429页,(执笔人之一,6/7)
②生物史话。1978,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119页,(主要执笔人,1/3)
③西北地区古生物图册。陕甘宁分册(二),1982,北京:地质出版社,480-506页(承担古植物编写)
④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和生物群。1993,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482页,(3/7)(承担地层及古植物群编写)。
⑤中国地质时期植物群。1995,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中,英文版:Fossil Floras of China through the Geological Ages.GuangZhou: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PP.129-223,258-263,657-662,(承担第四章和第六章第2节编写)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一),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顶目各3项,共6项,主持者为:
1.项目编号85358:项目名称:北祁连山东段石炭纪生物地层及岩相古地理(1985-1989)
2.4860124:油页岩中化石的采集,修理与保存技术(1986-1987)
3.49872009:中国二叠纪大羽羊齿植物群的岛屿生物地理平衡论研究(1999-2001)
参加研究项目:
4.49172068:甘肃南山地区石炭二叠纪植物群演替及植物地理区系(1992-1995)
5.49472126:华北板块晚古生代成煤古气候研究(1996-1998)
6.40102002:中国晚古生代瓢叶目植物的亲缘关系,起源及演化(2002-2004)。
(二),主持七·五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项目2项:
1.75-54-03-04-02:塔东北地区二叠系项,底界线研究。(1986-1990)。[攻关项目为:油气田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研究]
2.99-110-03-01-01: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划分与对比研究(1999-2000),[攻关项目为:中国大中型气田勘探开发研究]。
(三),主持中科院开放研究实验室项目两项,省科协资助项目两项。项目名称略:
获奖情况:
1.参加编写的'中国中生代植物',作为中国各门类化石的一个组成部分,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贰等奖。(奖状和证书存兰州大学)
2.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的北祁连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1995年获第7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壹等奖(国家出版总署颁发);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叁等奖。
3.作为执笔人之一完成的中国地质时期植物群,1996年获广东省宣传文化精品奖;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贰等奖。
4.主持研究完成的七·五和九·五科技攻关子项目,均获全国科技攻关优秀成果奖。
5.主持并执笔编写的生物史话一书,1980年获甘肃省优秀科普作品书籍类壹等奖;1985年获甘肃省优秀图书奖。执笔撰写的'大自然的珍品-琥珀'一文,1980年获甘肃省优秀科普作品短文类壹等奖。
另有2项科研成果曾获甘肃省科技成果贰等奖;3项成果获甘肃省高教厅科技成果贰等奖;1项成果获陕西省优秀科技论文贰等奖。
沈光隆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沈光隆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