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陈友康
6.5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云南民族大学
所在院系:人文学院
所在地区:云南
所在城市:昆明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152959.html
陈友康老师介绍
陈友康,1963年7月生,1985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复旦大学修完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1999年6月任云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副主任。2001年任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现任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云南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云南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教育部科研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中国民主促
进会中央委员、民进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陈友康教授的主要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民族文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东方丛刊》、《中国韵文学刊》、《名作欣赏》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大权威检索刊物《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都转载或摘编过陈友康教授的学术论文,使他的研究成果真正进入全国性视野并形成有效学术对话。《当前古典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1997年底1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7期摘编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上海《文学报》也编发了论文的主要观点。2000年,这篇论文获第五次云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清词中兴论》原载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2期论点摘编编发了论文主要观点,这篇论文获云南民族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明清云南游记与民俗》等两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陈友康教授的古代文学教学,以“探求学术真知,重视人文关怀”为鹄的,努力激活古代文学中的人文思想,使之对涵育学生人格产生作用。他的教学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和艺术性,维护大学精神的纯洁性和严整性,以思想品位高、学术信息量大、富于激情而受到学生欢迎。听过课的学生曾在网络发表文章,对陈友康教授表示敬意。他的教学成果《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1999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云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陈友康教授的第二个学术领域是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旧体诗词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明史上曾创造出夺目的辉煌。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旧体诗词被作为腐朽的、僵化的艺术形式受到批判和否定。它在文坛的主流地位随之失落。此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旧体诗词都没有合法的存在权力,公开发表的极少,现代诗词更被摈弃在研究视野之外。但事实上,旧体诗词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作为潜在的文学创作和消费活动,它始终没有停止,并积累了可观的成果。因此,社会形势一变,它就爆发出来,呈现复兴之势。为了系统地研究、总结现代诗词的成就,陈友康教授主持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2001年5月获得批准(项目批准号01BZW042)。这是当时云南省获得的极为有限的国家级基金文学类基础研究课题之一。陈友康教授把20世纪旧体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精神成果和文化产品进行学理化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于中国韵文学会《中国韵文学刊》、中华书局《书品》、《云南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发表的近2万字的长篇论文《20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和现代性》对现代诗词的价值和地位作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是现代诗词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国最权威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以大篇幅发表陈友康教授的论文,标志着陈友康教授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入全国前沿。
陈友康教授第三个学术研究领域是云南地方文化和云南学术史。他热爱桑梓,对那些为云南学术发展做出贡献的学者满怀敬意,希望通过系统研究,总结滇人的文化创造,彰显学术精神。1996年,他主持申报了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课题《云南现代学术史》。获准立项后,课题组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研究,历时6年,其最终成果《20世纪云南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史稿》才于2003年6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8万字,在充分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以严肃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介绍了20世纪云南学术研究家、学术研究著作、学术研究活动和学术研究状况,并进行审慎负责的评价。2002年12月,省教育厅和校科技处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验收。由全国著名学者、云南大学张文勋教授为主任,著名语言学家、云南师范大学校长骆小所教授为副主任的专家组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史稿》对20世纪云南学术研究的发展研究作了较清晰的勾勒。……对云南近年来的学术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和总结,是国内少见的较全面的地方学术史研究著作,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开创之功,填补了云南学术史研究的空白。……是一本成功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张文勋教授在该书序言中还认为,本书的出版对于“全面促进我省学术的发展与繁荣,具有积极意义。”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闫福玲博士、云南师范大学彭石林副教授等分别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云南政协报》、《昆明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书评,对《史稿》给予充分肯定。2004年,《20世纪云南人文社会科学史稿》获云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现在,陈友康教授又主持了教育厅基金课题《云南古代学术史》,这一课题完成后,将和《史稿》共同构成相对完整的云南学术通史。
陈友康教授注意把学术知识转化为思想资源,力图面向全国思想界发言,在北京《方法》、《中华读书报》、中华书局《书品》、《中国图书评论》,上海《探索与争鸣》,南京《书与人》等刊物发表思想学术评论多篇,讨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方式,强调知识者的人格操守和人文关怀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他的一些思想和学术评论在网络上被《新华网》、《光明网》等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并有一定的点击率。
(据《云南民族大学报》2005年11月16日“名师风采”专栏报道,有删改。有关陈友康教授的个人信息可上网搜索,学术论文目录可在“中国期刊网搜索”)
陈友康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云南民族大学教学资源
  • 陈友康老师课程教学资源
陈友康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陈友康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