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汪和建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京大学
所在院系:社会学系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1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180776.html
汪和建老师介绍
男,1963年生于杭州。1980年起先后入学南京大学经济学系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并获学士和博士学位。1984-1988年留校任教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暨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室。1988-2009年转教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兼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应用社会学教研室主任。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并兼任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社会理论论丛》编辑部主任。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制度分析和中国社会与经济等。主要著作有《现代经济社会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的结构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经济社会学:迈向新综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科研成果一、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1、城市生态社会学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994-1995,主持人;
2、经济伦理与交易秩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94-1997,主持人;
3、韦伯传统与中国新经济社会学研究,南京大学中流基金,2000-2001,主
持人;
4、社会网络、市场权力与市场秩序的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1-
2003,主持人;
5、企业内部关系的风险控制研究,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保障研究基地,
2002-2003,主持人;
6、自我行动的逻辑:论中国人的市场实践及其市场的社会建构,南京大学
中国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2004-2005,主持人;
7、金融社会的崛起:对变迁中的当代中国金融社会特征的社会学研究,南
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2009,主持人。
二、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1、中国社会学学会1999年年会,中国社会学会,1999年6月,武汉;
2、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专业进修”,福特基金、香港中文大学,2000
年1月-4月,香港;
3、“社会学与转变中的中国社会国际研讨会”,美国匹兹堡大学、香港中
文大学,2000年11月,香港;
4、中国社会学学会2001年年会,中国社会学会,2001年6月,济南;
5、中国社会学学会2003年年会,中国社会学会,2003年10月,成都 ;
6、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国际社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7月,北京;
7、“全球公民社会与中国‘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2005年8月,南京;
8、“经济社会与经济管理研讨会”,台湾大叶大学、南京大学,2005年11月,南京;
9、第3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日本爱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世界大学联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南京;
10、首届“关于中国的高等研究”国际研讨会——“长三角区域中国企业家价值取向和关系研究”,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2009年3月,南京。
三、学术成果
A、个人著作:
1、《现代经济社会学》,40万字,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的结构研究》,38万字,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3、《经济社会学:迈向新综合》,24万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B、合著(参编教材):
1、《公共关系学新论》,27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劳动社会学》,33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社会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34万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45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社会学原理导读》,115万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D、主要学术论文:
1、“经济社会学的定义、发展与分析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2、“经济行为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北京:《社会学研究》1988年第6期;
3、“中国社会的边际人问题”,南京:《江海学刊》1989年第1期;
4、“经济理性化的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对韦伯论点及东亚经济发展的再省察”,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5、“社会系统分析模型:马克思与帕森斯的比较”,北京:《社会学研究》1992年第1期;
6、“费孝通经济社会学研究历程初析”(与殷一兵合著),南京:《江海学刊》1993年第1期;
7、“城市物质环境质量及其评价体系”,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8、“论费孝通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与殷一兵合著),南京:《江海学刊》1994年第1期;
9、“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交易问题”,南京:《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10、“对经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北京:《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3期;
11、“城市居民失业心理承受力研究”,北京:《管理世界》1994年第4期;
12、“城乡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南京:《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13、“利己动机与经济伦理安排:一个人类行为假定的检验”,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4、“就业歧视与中国城市的非正式经济部门”,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5、“企业起源与转化:一个社会学框架”,南京:《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6、“新经济社会学的中国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7、“经济秩序与工作伦理:转型期中国人面临的工作伦理的变迁与选择”,香港:《社会理论学报》2000年秋季号;
18、“‘经济生活的新社会学’:一个批判性述评”,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6期;
19、“社区经济社会学的建构:对费孝通《江村经济》的再探讨”,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20、“超越纯粹经济理论:韦伯经济社会学探索的思想历程与现代意义”,北京:《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2期;
21、“经济社会学的定位问题:与相邻学科之比较”,中国社会学会编《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No.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2、“人际关系与制度的建构:以《金翼》为例证”,香港:《社会理论学报》2003年春季号;
23、“制度与社会秩序”,童星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在经济学与社会学之间:经济社会学的定位问题”,张一兵、周晓虹、周宪主编《社会理论论丛》(第2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经济社会学研究的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编《中国社会学年鉴》(1999-200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6、“再访涂尔干:现代经济中道德的社会建构”,北京:《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1期;
27、“新传统主义”的真义与走向:读华尔德的《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南京:《中国研究》2005年春季卷总第1期;
28、“自我行动的逻辑:理解新传统主义与中国单位制组织的社会建构”,台中:《关系管理研究》2005年第2期;
29、“作为‘乌托邦’的市场均衡理论:一个概述性检视”,上海:《社会》2005年第5期;
30、“自我行动的逻辑:理解‘新传统主义’与中国单位组织的真实的社会建构”,上海:《社会》2006年第3期;
31、“解读中国人的关系认同”,上海:《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12期。
32、“自我行动的逻辑:一个理解中国人市场实践的理论框架”,南京:《中国研究》2007年春秋季合卷总第5~6期;
33、“经济社会学”,郑杭生主编《中国社会学30年(1978-200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四、主要获奖情况
1、1988年获南京大学“五?二0”青年优秀论文奖(个人);
2、1994年获南京大学双元奖教金三等奖(个人);
3、1994年获江苏省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个人);
4、1995至1999年获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个人);
5、1999年获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6、2000年获南京大学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个人);
7、2001年获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个人);
8、2001年获江苏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个人);
9、2003年获中国社会学会年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个人);
10、2004年获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研究成果奖(个人);
11、2005年,“经济社会学”课程入选南京大学校级精品课程(个人);
12、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个人)。
汪和建老师教学评价(1条)
举报cucdc网友 2008/11/20 18:53:05

严谨,正直,讲课逻辑性强~~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汪和建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