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周晓虹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京大学
所在院系:社会学系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2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202248.html
周晓虹老师介绍
男,1957年生于杭州。自1977年起先后考入南京医学院医学系、南开大学社会系和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并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4月至2000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日本名古屋大学社会学系访问教授。2001-2008年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出版《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经典贡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现代社会心理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中产阶层调查》(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全球中产阶级报告》(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等著译作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及《读书》等杂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70余篇。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宝钢教师奖特等奖;2001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科研成果一、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1、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国家教委青年基金,1991-1992,主持人;
2、社会时尚的流行与嬗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92-1995,主持人;
3、南京电视观众收视状况调查,南京电视台,1993-1998,主持人;
4、传统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台湾中流文教基金,1996-1997,主持人;
5、南京市民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调查,南京商业局,1996-1998,主持人;
6、转型时期沿海地区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嬗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97-1998,主持人;
7、Chinese Peasa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Harvard- Yeching Foundation, 1999-2000, 主持人;
8、大众文化的流行与演变,江苏省委宣传部,2001-2002,主持人;
9、中国农村热点问题乡镇长访谈,国家农业部,2000-2001,主持人;
10、世界500强南京投资环境调查,南京市委宣传部,2002,主持人;
11、诚信与社会进步,南京市科技局,2002-2003,主持人;
12、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2,主持人;
13、SARS流行的公众反应与社会后果,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大学,2003,主持人;
14、江苏诚信状况调查及其体系建构,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4,主持人; 
15、学习型城市的研究与创造,江苏省科技局,2003-2004,主持人;
16、当代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4-2005,主持人;
1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苏省委宣传部,2006,主持人;
18、当代上海的社会阶层变迁与新中产阶层研究,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2004-2006,主持人;
19、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2001-2005年,主持人;
20、国外社会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2005-2009年,主持人。
二、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1、“传统与变迁: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1995年10月,南京-昆山;
2、“The Sixth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ologist”,亚洲社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1997年6月,北京;
3、“第二届国际华人心理学家大会”,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1997年11月,香港;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1998年8月;
5、“两岸家庭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8年11月,台湾;
6、“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1999”,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ugust 1999, Hilton Tower, Chicago;
7、“The Conference of The Meaning of Citizenship in Modern China”,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ern Asian Research, Harvard University, November 1999, Cambridge;
8、“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2年5月,上海;
8、“Chinese Peasa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Visiting Scholar),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ern Asian Research, Harvard University, April 1999-May 2000, Cambridge;
9、“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2年5月,南京;
9、“Ris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Studies” (Visiting Scholar), Universities Service Center of Chines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uly 2000-August 2000, Hong Kong;
10、“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 The Implications of East Asian Modernity----The 4th Conference of Harvard-Yenching Alumni in China”,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August 2002, Gloria Plaza Hotel, Suzhou, China;
11、“Sustaining Peace and Progress in China and Beyond”,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rofessors of Social Scie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CPSS), October 2002,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California, USA;
12、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November 2002, 东京/京都;
13、“Local Governance in India and China: R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China Studies Center, Delhi University, January 2002, Kolkata India;
14、“海峡两岸家庭与教育研讨会”,台北师范学院,2003年11月,台北;
15、“社会工作的未来与前景”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建系40周年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2003年11月,香港;
16、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国际社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7月,北京;
17、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部,2005年3月,香港;
18、“Consumption and Emergence of Middle Classe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from India and China”, Delhi University,November 2005, Delhi;
19、“中国中产阶级:虚幻抑或现实?”讲演,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2005年11月,新加坡;
20、学术访问,日本名古屋大学,2006年2月,名古屋;
21、“Defining the Field: Them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er, Cambridge University, April 2007, London;
22、“文化反哺:变迁社会的代际传承”讲演,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2007年4月,伦敦;
23、第二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大学、日本爱知大学、世界大学联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南京;
24、名古屋大学社会学系访问教授,2007年10月-2008年2月,名古屋;
25、“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velihoods, Mobility and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Experiences”, Leeds University, November 2007, Leeds;
26、第三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日本爱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世界大学联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南京;
27、“1968:German University: History, Evens and Impacts”, Helmut-Schmidt-Hamburg University, November 2008, Hamburg;
28、“改革开放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2008年12月,北京。
周晓虹老师教学评价(2条)
举报cucdc网友 2009/2/17 0:21:23

为人和蔼、教学严紧!

举报cucdc网友 2008/12/27 5:29:16

一个思维很敏锐的老师,听他讲课你不会睡觉,学术与现实相交融,让人在不经意间领悟到很多学理。这就是真正做学问而且能够将学问传导给学生的好老师!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周晓虹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