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张鸿雁
4.9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京大学
所在院系:社会学系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248928.html
张鸿雁老师介绍
1954年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专家。
  1985--1988年负笈游学江南,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先秦史博士学位,并于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
  带博士生有三个方向:一是城市发展战略;二是城市社会学;三是城市与房地产。
  长期以来主要研究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文化、城市管理、企业策划与企业战略运作、企业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曾开设的课程有:城市发展史、中国古代史、城市经济史、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学、东方学、国情学、史学理论、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城市管理学、经济思想史、先秦史、社区理论、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企业策划与企业发展战略、CIS导入与企业差异化经营、企业危机处理、区域市场营销管理等。
  在《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管理科学》、《史学月刊》、《城市问题》、《南方经济》、《民族研究》、《哲学与文化》(台湾)、《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江海学刊》、《社会科学报》、《人文杂志》、《中国软科学》、《学术季刊》、《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等几十家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50余篇,出版各种学术专著16部。
  社会兼职:中国城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苏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首批注册咨询专家。南京创意产业协会会长。《中国名城》杂志主编。南京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世博会首席专家(由张鸿雁教授创意设计的江苏展馆主题《花好月圆》,经专家投票获得江苏省参展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概念)。
  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科研成果主要学术研究课题和项目
  1、 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社会学(国家985项目)2007—2009
  2、 城市化理论重构与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2005—2009
  3、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纲领(2008—2009)
  4、 连云港城市文化发展战略 连云港政府(2005—2006)。
  5、 怀柔宜居城市与循环型社会生态示范区建设研究 北京市怀柔区政府 2005
  6、 唐山城市文化资本与城市文脉系统开发战略研究 唐山市政府 2005
  7、 城市化进程的社会问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4/2008
  8、 南京城市应急系统研究 南京市政府2004/2005
  9、 城市危机处理研究 南通市崇川区政府2004/2006
  10、 宁沪杭城市文化比较研究 江苏省委宣传部2004/2006
  11、 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核心竞争力创新体系研究 南京市政府2002/2003
  12、 提升南京城市形象战略研究 南京市政府 2001/2002
学术成果(专著类)
  A、个人著作:
  1. 《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张鸿雁 张登国)(35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城市角落与记忆1》(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3. 《城市角落与记忆2》(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4.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宜居城市发展战略创新》张鸿雁等(50万字)东南大学2007年出版。
  5. 《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50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城市?空间?人际—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主编,40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 《侵入与接替--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新论》(43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8. 《成功与代价--中外城市化比较新论》(林广、张鸿雁)(25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 《智典--策划智慧风暴》(40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 《企业形象设计新概念--CIS设计与导入的文化整合》(合著,18万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11. 《社会经济形态转型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25万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 《民族偏见与文化偏见──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研究》(19万字)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3. 《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论》(18万)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南京日报》1993年12月26日有书评,题为*《城市发展理论的一部新作--读张鸿雁博士的《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论》。
  14. 《说谎?测谎与反测谎》合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5. 《台湾的都市建设与公共事业》(主编,25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 《春秋战国城市经济发展史论》学术专著 (35万字)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年出版。(该书是我的博士论文)。①曾于1987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学术成果一等将; ②该书被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院校编的《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书中前100页引用观点达27处之多,引用字数达4000余;③又被日 本《东洋史研究》第4期8卷2号的文章多次转引。④台湾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被该书引用十几处。。
  17. 《台湾对外经济与加工出口区》(主编,26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8. 《历代名臣治家》 合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87年10月。
  19. 参著《东方社会经济形态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 版。(该书作者是我的博士导师)。
  20. 参著《中国国情学》 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撰写第一、二章,并编写全书提纲。
  21. 参著《兴利除弊明鉴》新闻出版社86年12月。
  22. 参著《历代百家论后勤》上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参编。
  23. 参著《历代公文选》辽宁大学出版社86年。
  24. 参著《二十六史述略》(两章)辽宁大学出版社86年。
  25. 参著《现代社会学理论》(两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B、主编丛书九套:
  一、张鸿雁主编:《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城市远见丛书》(共10本,已经出3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二、 张鸿雁主编:《城市角落与记忆丛书》(共6本,已经2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三、 张鸿雁主编:《城市社会问题探索丛书》(共10本,已经出版3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四、 张鸿雁主编:《城市策划丛书》(共6本,已经出版3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五、 张鸿雁主编:《城市空间丛书》(共6本,已经出版3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六、 张鸿雁主编:《1949中国城市》(共16部\待出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七、 张鸿雁主编:《后现代城市研究丛书》(共6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八、 张鸿雁主编:《中外城市发展比较研究丛书》(共9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九、 张鸿雁主编:《城市前沿科学丛书》(共10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C、主编著作
  26. 张鸿雁、李强主编:《中国城市评论》(第3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27. 张鸿雁、李强主编:《中国城市评论》(第2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28. 张鸿雁、李强主编:《中国城市评论》(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29. 张鸿雁主编:《中国房地产评论》(第5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30. 张鸿雁主编:《中国房地产评论》(第4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31. 张鸿雁主编:《中国房地产评论》(第3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32. 张鸿雁主编:《中国房地产评论》(第2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33. 张鸿雁主编:《中国房地产评论》(第1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34. 童星 张鸿雁主编:《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第一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 童星 张鸿雁主编:《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第二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主要学术论文:(146篇)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合理性危机”论》,《城市问题》2009年第3期
《“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与城市社会来临——从胡适的文艺复兴观论起》,《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欧洲中世纪城市文艺复兴启示录——从再造人类“集体记忆”与“城市文化资本”论起》,《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3期
《“中国式城市文艺”新论——布尔迪厄“社会炼金术”的启示》,《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城市定位的本土化回归与创新:“找回失去100年的自我”》《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嵌入性”城市定位论——中式后都市主义的建构》《城市问题》2008年第11期
  《城市定位的中国本土化与创新——城市核心竞争力与特色竞争力整合建构论》《南京 南京科学》2008年第8期
  《全球化的城市空间与世界城市》,《社会科学报》2008年3月13日第四版;
  《中国城市社会的来临》,《社会科学报》2008年1月28日第四版;
  《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与第六次城市革命》《城市问题》2008年第1期。
  《城市哲学》《城市管理》2008年第6期。
  《正确把握中国城市化的总体模式》,《社会科学报》,2007年9月6日,第2版
  《科学认识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张鸿雁为首席专家的“南京大学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课题组,《社会科学报》,2007年9月6日,第2版
  《“大上海国际化都市圈”整合建构新论——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差序化格局创新研究》,《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城市空间生产与城市价值——总部经济与城市软竞争力》,《中国房地产评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总第六期。
  《中国沿海城市群与内地城市“嵌入性结构关系”论——一个关于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安全发展的重大战略》,《城市问题》,2007年第10期
  《论当代中国城乡多梯度社会文化类型与社会结构变迁——依据“社会事实”对“二元结构”的重新认知》,《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沪宁杭文化产业比较研究》《城市管理》2007年第一期。
  《中国本土化城市形态论》《城市问题》2006年第11期。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资源依赖型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社会学视角的理想类型建构》《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中国城市社会的变迁论》《中国城市评论》第三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制度主导型”城市化论》《城市管理》2006年第2期。
  《房地产与城市社会学——房地产社会学研究之一》《中国房地产评论》(第五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城市:因记忆而存在 凭创意而发展》《中国房地产评论》(第六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合法化危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论 》《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1期。
  《我们正面临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城市社会的来临》《中国城市评论》(第一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角色错位与失位》《中国房地产评论》(第三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城市空间社会与“城市文化资本“论——城市公共空间市民属性研究》《城市问题》2005年第5期
  《城市市民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问题认知—中国六城市电话调查报告》《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再思考》《城市管理》2005年第一期。
  《“造城运动”与“城市运营”论》《中国房地产评论》(第一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城市意向要素的本土化文化认知论——林奇“城市意向”的城市社会学视角》《城市问题》2004年第5期。
  《中国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与对策创新——中国区域社会城市化的科学发展观论 》《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大城市回族社区社会与文化功能论——南京市七家湾回族社区研究》《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
  《人类城市化的“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社会再造文化因子”论——城市社会进化的人类学的新视角》《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
  《国际性城市社会发展特点与模式——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6期。
  《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战略比较》《上海经济》2003年第增刊。
  《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孟德拉斯〈农民终结〉带来的思考》《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并被多次引用。
  《市民社会与社会结构变迁论》《学术季刊》2002年第3期(1万5千字)(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
  《论城市现代化的动力与标志》《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1万字)(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分异与变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规划师》2002年第8期(8千字)
  《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复兴的社会意义--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一种表现形式》《城市问题》2001年第6期
  《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联动发展的战略选择》(张颢瀚 张鸿雁)《管理世界》1999年第4期
  《迈向21世纪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战略》《学术季刊》1999年第1期
  《中美城市化与城乡关系发展基本规律比较--中美城市化比较的社会学视角》《江海学刊》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 )
  《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
  《中国沿海城市发展的结构性比较选择》 《沿海经济》1996年第9期
  《中国古代城墙文化特质论--中国古代城市结构的文化研究视角》《南方文物》1996年第4期
  《论江苏城市化发展总体格局的理论认识及定位依据》《江海学刊》1996年第4期
  《中国古代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发生时空差异论》《沿海经济》1996年第3期
  《小城镇的历史使命行将完成》《新华日报》1996年2月1日
  《创建沿海城市经济学及其理论构想》《沿海经济》1996年第1-2期
  《社会经济形态转型条件下“结构性农业经济”的构想》《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转载)
  《二十一世纪苏南城市化前景》《新华日报》1996年1月25日
  《城市与农村关系转型的新构想》《南京日报》1996年1月10日
  《论人才的社会选择机制》北京:《中国软科学》1995年第10期
  《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论》《哲学与文化》1995年10月。(台湾)
  《南京城市发展的道路与方式选择》《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中国沿海经济发展的区域结构与总战略构想--中国沿海区域与沿海城 市发展格局论》《沿海经济》1995年第7期。
  《休闲文化正负功能论》上海:《探索与争鸣》1995年6期。
  《南京城市建设还缺什么--访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中心张鸿雁教授》《南京日报》1995年6月20日(4200字)
  《中国封建经济形态基本结构与特点》《史学月刊》1995年第5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论当代中国城市的整体“CI方略”导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年第4期。《城市建设的CI方略》《城市问题》1995年第3期。
  《中西文化价值观异同论》《暨南大学学报》1995年4期。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关系转型中的“特有问题”分析》《南方经济》1995年第4期。经济类核心期刊。
  《论重农抑商政策、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负面影响》《历史教学问题》1995年第3期。
  《城市应该有自己的形象》《南京日报》理论版1995年2月20日
  《构筑崇高》《南京日报》理论版1995年1月3日。
  《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与南京城市文化发展》《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当代中国教育走出困境的出路论》、《论社会关系的全面转型》、《应该注意解决在改革中利益受到伤害的人》、《避免改革失败要素探索》、《中国农民的出路论的思考》、《经济转型不能牺牲公用事业》《现代经济报》经济理论版专设《张鸿雁教 授专栏》1994年12月--1995年1月共6篇
  《市场经济生成前提》上海:《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1期。
  《古希腊罗马城邦与先秦城市比较研究-从东西方古代商品经济关系透视城市本质》2.6万字,北京:《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3期。
  《东西方城市发展的不同道路》《辽宁大学学报》1993年1期。
  《论东西方古代城市文化的差异及属性特点-与古希腊罗马城市文化比较研 究之三》2.2万 《东方文化》第二集,东南大为出版社1993年。
  《东西方古代城市发展的不同道路、进程及原因新论──与古希腊罗马城市 比较研究之三》1万2千字 ,上海: 《学术月刊》1992年9期。(该文被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史》全文转载)
  《论先秦城市产生过程的特点》南京:《江海学刊》1992年4期。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形态》《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5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劳动者阶层的分析》2万1千字,北京:《历史研究》1986年6期。
  《春秋战国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济南:《文史哲》1984年4期。①该文章获辽宁省史学会优秀论著奖;② 《中国史研究动态》84. 10期摘要转载;③《史学情报》1985年第1期转载; ④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史》1984年第8期全文转载。)
  《城乡对立运动规律和乡村城市化理论研究》1万6千字,上游:《学术月刊》 1986年11期。
  《城市经济的原始性-农业经济对城市经济的渗透》沈阳:《辽宁大学学报》1986年2期。文被《全国高校学报文摘》全文转载)。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式>与古代东方社会研究”》上海:《学术季刊》1987年3期。
  《城市是新制度经济因素新制度的发祥地》 《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3期。
  《商鞅“焚诗书”辩》4千字《光明日报》1987年2月4日。 (该文被《新华文摘》1987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与西欧中世纪城市比较─春秋战国城市在兴起过程中的特点》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3期。(①该文章是中国比较比较城市研究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著名历史学家杜瑜先生在《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5期发表文章说:“(此文)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比较研究的端倪。”②《全国高校学报文摘》全文转载)。
  《论中国早期城市和城市概念─与张光直先生商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①张光直先生是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世界著名汉学家,该文章被《中国史学研究动态》1988年第1期摘要转载; ②被《文史知识》1987年11期转载)
  《论战国城市的发展》《辽宁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该文被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82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中国传统文化新论》《社会科学》1986.6。(①该文章被《社会》 杂志1986年第5期摘要转载;②《复旦大学学报》编《断裂与继承──青年学者论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选用此文章)。
  《论春秋战国城市经济的属性-春秋战国时代城市人口构成、变移及生活消费所展现的城市经济特点》1.7万字《华东师大学报》1988.1。①该文被《中国史研究动态》88.2期转载;②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③《高等院校学报文摘》摘要转载。》
  《论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1.2万字《辽宁大学学报》85年1期。(①人民大 学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85年2期全文转载)。
  《西周都邑雏论》《人文杂志》丛刊1984年4期。
  《论西汉初年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辽宁师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
  《控制城市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社会科学报》1985年12月。
  《民族自我认识的现实与历史意义》《解放日报》1986年4月4日 。
  《论学报的本质属性》《沈阳师院学报》1987.1(该文章获辽宁省学报学会优秀论文奖)。
  《五种社会形态规律初探》上海:《历史教学问题》1987年第5期。
  《东西方古代社会城市经济本质差异论─马克思主义东西方城市差异理论初探》《辽宁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论刘晏理财的成就》《辽宁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史》1980年4期全文转载)。
张鸿雁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张鸿雁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