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祁建民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所在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所在地区:福建
所在城市:福州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355604.html
祁建民老师介绍
祁建民,福建莆田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岗位津贴专家,全国农技推广标兵,福建莆田人。现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负责人,麻类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能源植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农业部麻类作物品种评审专家,国家麻类资源准入评审专家,国家科技成果奖评审专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作物学会麻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麻业科学》杂志编委,福建省种子协会副秘书长,台湾有机农业协会客座顾问等职。
祁建民研究员,师从著名农学家卢浩然教授、麻类遗传育种专家郑云雨教授,长期从事黄麻、红麻、水稻作物遗传育种与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先后承担麻类和水稻遗传育种国家863计划、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和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行业计划项目30余项。率先创建了我国红麻高效聚合育种技术体系,育成红麻、黄麻新品种20余个,其中主持育成高产、优质、多抗红麻新品种福红2号、福红3号、福红951、福红952、福红991、福红992、福红9913、金光1号等8个新品种,分别在“十五”和“十一五”通过农业部国家级品种审定,列为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九五”“十五”“十一五”全国农业科技成果重点转化推广优良品种,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受到了麻区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成果转化获2007年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优秀参展项目奖。在科学研究上,自1995年以来,应用外源DNA导入与诱变育种相结合,通过卫星搭载宇航育种技术,在国内外首次育成红麻茎杆无刺、高亚油酸油纤兼用新型品种金光1号和光钝感品种红宇1号等。种质创新成果水平达国内外先进水平;应用细胞工程育种技术,育成水稻光敏核不育系Hs-1、Hs-2、Hs-3和花优63、亚花1号等优质稻(组合)品种,成果达国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2000年以来,所指导的研究生应用遗传转化技术,育成抗虫转基因,红麻新品种和耐盐转基因红麻新品系;应用多种分子标记技术,对黄麻、红麻、烟草、蓖麻等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开展了红麻、黄麻、烟草等作物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DNA指纹档案的建立,成功构建国内外首张红麻遗传连锁图谱和烟草烤烟×白肋烟遗传图谱。红麻高亚油酸食用保健油和共轭亚油酸医疗保健品的研发上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祁建民研究员在“十五”期间承担国家863项目《红麻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和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新品种选育成果2001年和2005年分别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九五”期间承担国家863项目《水稻细胞工程育种》,成果2000年获国家四部委优秀成果奖,2002年获福建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八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中国麻类种质资源性状状鉴定与利用研究》,成果分别于1992年和1997年获农业部和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003年承担福建省教育厅项目《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于2005年获福建省高校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先后培养和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7名,在国家级学报或核心刊物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100多篇,主编或参编著作教材5部,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二、学科研究方向
1、作物遗传育种
2、遗传学
3、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三、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30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1)黄麻种间杂交及其遗传关系研究(1984-1986):2万.
(2)红麻长花柱突变体遗传及其杂种优势研究(2001-2003):12万(协作).
(3)红麻SRAP标记技术体系建立与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2006-2008):26万.
2、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金项目(2项)
(4)红麻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示范推广与良种繁育(科技部,2001-2003):30万.
(5)红麻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示范推广与良种繁育(省科技厅,2001-2003):30万.
3、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
(6)红麻高效育种技术与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选育(2001-2003):7.5万.
(7)红麻新品种选育(2004-2005):5万.
(8)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组织培养快速选育(1995年):8.8万.
4、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5项)
(9) 黄红麻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与利用研究(1980-1985):2万.
(10)黄红麻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与利用研究(1986-1990):2万.
(11)黄红麻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与利用研究(1991-1995):2万.
(12)黄红麻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与利用研究(1996-2000):2万.
(13)黄红麻种质资源标准化的整理整合、鉴定、繁种入库利用(2006-2007):2万.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
(14)麻类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2006-2010):10万.
(15)麻类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准备开发(2006-2008):10万
6、国家948科技项目(1项)
(16)麻类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引进、创新与示范(2006-2010):50万.
7、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经费(1项)
(17)苎麻、黄/红麻、亚麻高效生产与收获技术研究(2007-2010):145万.
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18)红麻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1995-1997):2万.
(19)红麻长花柱突变体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2002-2004):4万.
(20)红麻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育种与安全性评价(2005-2007):4万.
9、福建省科技厅重点攻关及其它项目(7项)
(21)红麻超高产新品种福红1号、2号繁育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1994-1996):2万.
(22)红麻优异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及其油纤兼用新品种选育(2004-2006):7万.
(23)超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示范推广与高效转化(2007-2008):20万.
(24)蓖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2007-2009):10万.
(25)抗虫、抗除草剂、耐盐基因创新红麻转基因种质的研究(2007-2009):10万.
(26)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标准化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003-2006):10万(协作).
10、福建省政府、农办、农业厅、教育厅科技项目(6项)
(27)红麻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多代利用研究(1992-1994):4万.
(28)红麻抗性遗传转化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教育厅2007-2009):2万.
(29)抗虫基因遗传转化红麻的研究(省植保站,2005-2007):2.5万.
(30)高亚油酸红麻新型保健食用油及其共轭亚油酸研发(省长基金2006-2007):2万.
(31)蓖麻种质资源引进、鉴定、繁种保藏利用研究(校基金2006-2007):5万.
四、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
1、中国麻类作物资源搜集鉴定与利用研究,1992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
2、红麻品种产量与品质性状配合与杂种优势遗传关系,1992年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3、中国麻类作物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与利用研究,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4、红麻高产抗病新品种福红2号的选育,2001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5、水稻细胞工程育种,2002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
6、红麻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及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选育,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7、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5年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
8、“超高产优质抗病红麻新品种推广和良种繁殖”项目2007年10月参加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村适用技术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成果展,获优秀参展项目奖。
五、育成国家级审定重点推广的红麻新品种(12个)
1995年以来育成并通过国家及省级品种审定红麻新品种9个:
1、红麻新品种福红1号的选育,199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1999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1年列为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品种。
2、红麻新品种福红2号的选育,199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199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1999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1年列为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品种。
3、红麻新品种福红3号的选育,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农业部品种审定,2001年列为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品种。
4、红麻新品种福红951的选育,200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2005年通过农业部品种审定,列为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品种。
5、红麻新品种福红952的选育, 200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农业部品种审定,2001年列为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品种。
6、红麻新品种福红991的选育,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农业部品种审定,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
7、红麻新品种金光1号的选育;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农业部品种审定,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
8、红麻新品种福红992的选育,2007年通过农业部审定,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
9、红麻新品种福红9913的选育,2007年通过农业部审定,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
10、红麻新品种福红航1号,2008年通过安徽省新品种审定。
11、红麻新品种福红航2号,2008年通过安徽省新品种审定。
12、红麻新品种福红航3号,2008年通过安徽省新品种审定。
六、“十一五”通过福建省和安徽省区试鉴定的品种(5个)
1、红麻新品种福红11号选育,比对照粤743增产17.2%;
2、红麻新品种福红12号选育,比对照粤743增产25.0%;
3、红麻新品种福红13号选育,比对照粤743增产17.8%;
4、红麻新品种福红14号选育,比对照粤743增产17.5%;
5、福红Bt952抗虫转基因红麻,比对照福红952增产11.5%。
七、成功举办的国际国内麻类学术会议
1、成功举办2007国际红麻与同源纤维学术研讨会
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批准(闽政外函2007年64号文),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与美国CCG International组织及明尼苏达大学联合主办了“2007’国际红麻与同源纤维学术研讨会”,会议由福建农林大学麻类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研究室承办。本次会议于2008年6月19日-21日在厦门市举办,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南非、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乌干达、澳大利亚、德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同行专家共105人,其中国际代表52人,国内代表53人。联合国国际黄麻组织(IJO)总干事Sarwar Kamal博士、日本红麻协会副会长绞岛一彦(Kazuhiko Sameshima)、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柯少愚、中国人们解放军总后装备部张建春少将等出席了会议,国际黄麻组织(IJO)总干事Sarwar Kamal博士代表世界粮农组织对福建农林大学为本次国际会议的胜利召开所作的周密安排和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会议是继2003年北京国际红麻会议后的又一次国际间的交流,旨在为天然麻纤维领域的学术交流、新技术开发、国际合作及项目洽谈等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这将对促进世界麻类纤维的生产、科研与产业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举办国家麻类948项目工作暨现代麻业研讨会
国家麻类948项目工作暨现代麻业研讨会于2007年8月24-26日在福州召开。会议由福建农林大学主办,各麻类948项目承担单位核心专家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博士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对麻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对今后产业发展寄予厚望;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所长熊和平做了麻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任务和内容的专题报告。福建农林大学麻类研究室负责人对麻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瓶颈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代表们对一年来948麻类项目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为进一步发展我国麻业奠定了基础。
八、发展思路
1、发展思路
(1)开展学科交叉渗透与学科界横向合作,组建创新研究群体,联合申报国家重点项目,提升麻类遗传育种的整体实力与水平,争取2008年建成农业部黄红麻重点功能实验室。
(2)以国家和省重大科研计划为研究平台,组织不同方向领域的协作,促进人才与技术集成,提高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3)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上游与下游研究相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遗传研究与育种研究相结合,综合利用与高效转化相结合,研发出若干具有原创性成果,解决麻类科学重大科技与生产问题。
(4)以“崇尚科学,激励创新,务实求真,有容乃大,集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加强麻类遗传育种的学风建设和学术团队建设,培养出一支老中青三结合、吃苦耐劳、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麻类遗传育种的学术团队。
2、今后重点研究目标:
(1)进一步加强麻类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有利基因的发掘、创新与利用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作物品质、抗病性、抗旱、抗寒、抗盐等抗逆性有利基因的克隆,提供遗传转化利用;
(2)进一步开展麻类、烟草作物遗传图谱构建与基因定位研究,加强麻类及烟草基因组、蛋白质组结构功能与表达调控规律的研究;
(3)继续开展麻类起源、系统演化与分类研究,以及麻类、烟草分子生理学和关键性状发育生物学核心领域的研究;
(4)继续开展麻类、蓖麻副产品生物质高效综合利用研究,重点是在生物质转化生物能源的研发研究。
九、2007年度主要科研进展
1、构建了我国首张红麻遗传连锁图谱:利用SRAP分子标记,2007年已初步构建了国内首张红麻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143个标记位点进入21个连锁群(LOD≥3.0)总长2267.1cM,2008年进一步利用新的作图群体和ISSR 、RAPD和SRAP等多种分子标记复合标记,2008年可构建出国内外第二张密度较高、分布位点较均匀的红麻遗传连锁图谱。
该图谱用F2作图群体203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得到的208个多态性标记用Mapmaker/3.0构建遗传连锁图,143个标记位点进入21个连锁群(LOD≥3.0) ,另65个标记位点独立, 总长2267.1cM,每个连锁群有2~18个标记位点, 最长的连锁群为308 cM, 最短的连锁群7.5cM。标记间最大间距为49.2 cM, 最小间距为0 cM,标记间平均间距18.6cM。标记在整个连锁群中分布比较均匀, 没有标记聚集在一起的现象。这是首张用SRAP、ISSR和RAPD标记构建的红麻分子遗传连锁图谱。
2、烟草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在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的工作基础上,2006年构建了烤烟与香料烟杂交的F2作图群体,2007年利用ISSR、SRAP两种分子标记对作图群体进行PCR扩增,构建一张包括26个连锁群,有112个标记位点组成的烟草遗传连锁图谱,全长为1560.2cM,这是国内外首张烤烟与白肋烟杂交构建的分子遗传图谱。2008年连续利用新的标记对该群体进行标记,可望构建出位点密度高和均匀的烟草遗传连锁图谱,
3、红麻耐旱性及干旱胁迫蛋白质组表达的研究:研究了红麻在正常和干旱处理条件下蛋白质组表达的变化,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已找出与抗旱性相关的特异蛋白,通MALD-ToF质谱技术已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并初步明确耐旱性品种及干旱胁迫诱导功能蛋白和调节蛋白的表达的机理。
4、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蛋白质组的研究:采用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在生殖发育初时后不同发育阶段测定其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利用双向电泳技术获得与不育相关的特异蛋白的表达,通过MALD-ToF质谱技术获得相关特异蛋白的信息,已初步明确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蛋白质紧密相关的特异蛋白,为揭示烟草雄性不育分子机理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5、抗虫、抗除草剂、耐盐基因转导红麻的研究:2007年已成功育成了抗虫转基因红麻Bt952,分子杂交证明,连续6个世代均可稳定遗传。2007年春在海南已完成抗性目的基因复合遗传转化红麻的导入工作,从3000多个T0代材料中,已检测到抗虫、抗除草剂和耐盐的目的基因,2008年进一步进行大田鉴定和分子杂交验证。
6、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2007年利用引进的红麻野败雄性不育系A302进行高配合力新不育系的转育和强优势组合的测配。已完成了测交与转育的阶段性工作。
7、红麻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2007年已完成红麻高亚油酸富集与共轭亚油酸转化工艺研究,并完成利用红麻杆研发新型板材、麻塑和麻炭高吸油材料生产工艺的研发,为红麻生物质高效利用和新产品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有利基因鉴定、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已完成了数百份黄红麻种质资源抗逆性、抗病性、抗根线虫性的系统鉴定,评价出一批多抗高产优质优异资源。利用种间外源基因的导入、航天及诱变技术、转基因技术,已创造出茎杆无刺、高亚油酸红麻新种质、光钝感特异材料和抗虫、抗除草剂新种质。采用多种分子标记技术,完成了400余份黄红麻、烟草、蓖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余亲缘关系的系统分类,为育种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平台。
联系方式
E-mail:qijm863@163.com 联系电话:87644898
祁建民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祁建民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