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涂书新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所在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
所在地区:湖北
所在城市:武汉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487110.html
涂书新老师介绍
涂书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湖北省核学会理事,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示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核农学报》编委,多家国际国内刊物《Plant and Soi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论文评阅人。现在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长期从事应用核技术研究植物营养及环境污染与修复的研究工作。1991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专业:植物营养;1999年获浙江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专业:生物物理。多次出国学习和交流,其中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土壤与水科学系从事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博士后研究。
联系方式:aeai01@public.wh.hb.cn;mikesxtu@yahoo.com
主讲课程:环境污染与修复(研究生),农产品品质分析与安全(本科)。
研究兴趣:环境污染与修复,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核技术应用。
研究生招生: 2007年开始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武烟集团博士后流动站(武汉)等单位国家“863”、“973”、“重点攻关”课题组联合招收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共同招生的研究生只在华中农业大学学习理论课半年(博士生)至1年(硕士生),课题研究在合作方完成。欢迎化学、环境科学、微生物学、植物营养学等专业考生加盟。
研究工作:先后参加研究课题10多项,其中主持10项。主要研究工作有:
[1]. 砷超富集植物根际对土壤中砷的活化效应与调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0,子课题负责人)
[2]. 烟草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中烟总局攻关项目,2008-2010,课题负责人)
[3].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863项目,2007-2010,课题负责人)
[4]. 砷污染农田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国家863项目,2006-2010,子课题负责人)
[5]. 农田污染与烟草醇化品质及调控(中烟总局攻关项目,2006-2008,课题负责人)。主要研究重金属污染物在烟草醇化过程中的归趋、对品质的影响及健康安全评价。
[6]. 超级杂交稻”最优管理规程(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BMP)”研究与示范(湖北省科技厅攻关课题, 2005-2007,主持)
[7]. 重金属排异植物的筛选及机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创新基金,2004-2006,主持)。针对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实际情况,筛选重金属拒吸收作物用于农田污染修复。
[8]. 砷超积累植物磷砷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2006,主持)。研究磷对植物砷超积累及解砷毒的机理。
[9]. 砷超积累植物蜈蚣草植酸酶的初步研究(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2004-2005,主持)。研究植酸酶与植物耐砷的关系机制。
[10].超富砷植物蜈蚣草的环境修复机理及应用(美国国家基金,2001-2004,参加)。研究超积累植物蜈蚣草砷超积累的机制及砷污染修复技术应用。
[11].超富钾植物籽粒苋富钾机制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0-2002,主持)。研究富钾植物籽粒苋在生物钾肥、高效饲料及环境污染修复应用的综合技术示范。
[12].籽粒苋富钾机制的研究(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大学)开放基金, 1996-1999,主持);
[13].城郊农田高效多熟耕作制肥水运筹技术与环境保护的研究(湖北省科技厅攻关课题, 1995-1999,主持);
[14].双季稻养份归还模式与环境污染的研究(湖北省科技厅攻关课题, 1991-1995,参加);
[15].应用核技术研究几种农用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去向(农业部攻关课题,1991-1995,参加);
[16].应用磷素示踪技术研究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和有效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开放实验室基金, 1990-1992,主持);
[17].缺钾(旱地)土壤钾肥的去向研究(中加钾肥合作课题, 1985-1989,参加);
[18].应用电子计算机指导测土施肥(农业部“引进消化吸收”重点课题, 1984-1988,参加)。
科技进步奖:
[1]. 1998年获得湖北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项目:应用核技术研究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对植物磷营养的贡献。(第二名)
[2]. 1998年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六种农用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研究。(参与获奖)
[3]. 1997获得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项目:六种农用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研究。(参与获奖)
发表论文: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2000年以来发表的主要文章和获得的相关专利:
[1]. Contaminant removal by ferns via foliar application and excised ground fronds. Issue date June 27 2006.US patent No. 7,066,982.
[2]. Tu S., and L. Ma. 2008. Characterization of phytase from three ferns with variable arsenic tolerance.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submitted
[3]. Tu S. and L. Ma. 2008. Phosphorus fractions, phytate content and in vivo activity of phytase in Pteris vittata under arsenic stress. Chemesphere, to be submitted.
[4]. Tu S, Sun J and Z Guo. 2007. Potassium release from minerals by oxalic acid. Pedosphere, 17(4): 457-466.
[5]. Mitchell CC and S Tu. 2006. 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Movement from Poultry Litter. Soil Sci Soc Am J 70:2146-2153
[6]. 周明,涂书新,孙锦荷,郭智芬.2005. 富钾植物籽粒苋(Amaranthus spp.)对土壤矿物钾的吸收利用研究. 核农学报,19(4):291-296
[7]. 涂书新, 魏朝阳. 2004. 我国生物修复研究现状和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3(6):20-32.
[8]. Tu, S., L.Q. Ma, A.O. Fayiga and E.J. Zillioux. 2004. Phytoremediation of Arsenic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by an Arsenic Hyperaccumulating Fern Pteris vittata L. International J. Phytoremediation 6(1): 35-47.
[9]. Bondada, B.R., S. Tu and L. Q. Ma. 2004. Absorptionn of foliar-applied arsenic by the arsenic hyperaccumulating fern (Pteris vittata L.). Sci. Total Environment. 332 : 61– 70.
[10].Tu, S., L. Q. Ma, G. E. MacDonald and B. Bondada. 2004. Effects of arsenic species and phosphorus on arsenic absorption, arsenate reduction and thiol formation in excised parts of Pteris vittata L.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51(2): 121-131.
[11].Tu, S, L. Ma, B. Bondada. 2004. Comparison of Arsenic and Phosphate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in Arsenic Hyperaccumulating and Nonhyperaccumulating Fern.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7 (7): 1227-1242.
[12].Tu S and L. Ma. 2004. Root exudates and arsenic accumulation in arsenic hyperaccumulating Pteris vittata and non-hyperaccumulating Nephrolepis exaltata. Plant and Soil, 258 (1): 9-19.
[13].Chen, R., B.W. Smith, J.D. Winefordner, S. Tu, G. Kertulis, and L.Q. Ma. 2004. Arsenic speciation in Chinese brake fern by ion-pair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scopy. Analytica Chemica Acta. 504:199-207.
[14].Tu, S and L. Ma. 2003.Interactive effects of pH, arsenic and phosphorus on uptake of As and P and growth of the arsenic hyperaccumulator Pteris vittata L. under hydroponic conditions. Environmental Experimental Botany 50(3):243-251.
[15].Tu S, Sun JH and Guo ZF. 2000. Genotypic variations in kinetics of potassium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oil and applied potassium by Amaranthus spp. Pedosphere, 10(3):215-219
[16].涂书新,孙锦荷,郭智芬 2000 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关系评述。土壤与环境,9(1):64-67.
涂书新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涂书新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