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范可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京大学
所在院系:社会学系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515949.html
范可老师介绍
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获得博士学位(Ph.D.)。赴美留学之前曾任教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他现为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同时,他还兼任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他的研究集中在认同政治、华南穆斯林、全球化与跨国主义等领域。
科研成果教学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2学分),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
族群性与民族主义(2学分-硕士课程),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论文的写作与准备(2学分-硕士课程),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学分-硕士课程), 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3学分人类学硕士学位核心课程),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
ANTH 370,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 华盛顿大学,2005年暑期.(5学分) 。
社会学原理,南京大学首席教授课程。
文化多样性,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4年暑期课程(2学分) 。
政治人类学,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课程,2学分,04-05学年下学期。
ANTH 202 Cultural Diversity ,Pierce College, Lakewood, WA 98498-1999, USA),2002年夏季学期(5学分) 。
人类学概论,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7,1988,1990。
人类学学说史,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6,1988,1990。
中国少数民族,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6,1988,1990。
宗教人类学,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5,1987, 1989。
中国民俗学,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9,1991。
田野工作经历
对领养中国女婴的美国家庭及其社区进行田野观察与调查。2002与03年夏季,西雅图。
博士论文课题田野调查,地点为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回族社区和同省之惠安县百奇回族乡。1996年秋天─1997年春天。
与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东亚研究系学者Alan Hunt 博士合作调查厦门基督教徒社会生活,这一调查是利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当代中国的基督教”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1991年春季。
参与由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Arthur Wolf、台湾中研院民族学所庄英章、厦门大学历史系杨国桢主持的“闽台社区文化比较”项目,在福建省同安县阳翟村做社区社会、历史、习俗调查。调查获美国Ruth 基金会资助。1990年夏天。
参与由厦门大学人类学系陈国强主持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七五规划重点课题“人类学研究”,在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五峰村做该村之历史和社会变迁调查。1987年夏天。
参与福建省民委资助的省内民族调查,分别在福建省晋江陈埭镇丁姓回族聚居区、宁德县金涵村,以及漳浦、漳平等地的 族社区做历史、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的调查。1984年春季。
所承担研究课题(2004年以来)
2007 “走向和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南京大学社会人文学科研究中心子课题主持人——4万元。
2006南京大学中国教育部“985工程”项目:“宗教与文化”之子课题主持人-9万元。
2004 “华南穆斯林的社会历史变迁”,南京大学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3万元。
学术兴趣与专长
族群性与民族主义、政治人类学、认同政治、历史人类学、东亚穆斯林、仪式与信仰、华南乡村、跨国主义与全球化、物质与非物质文化。
语言能力
汉语、英语、日语,以及闽南语等福建方言。
学术协会参与状况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07年至今。
美国人类学学会(America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会员,1998年至今。
美国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会员,1998年至今。
美国西部亚洲学会(Western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会员,1995年至今。
现代世界伊斯兰国际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Islam in the Modern World),会员,2003年起。
专业学术服务
Journal of Chin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LSE),编委,2008年起。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06年起。
中国田野调查基金(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和信孚教育集团)学术委员,2004年起。
匿名审稿人,香港大学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东方研究》),
2002年。
《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编委。
《中国人类学评论》编委。
社会服务
美国华盛顿州“中国文化协会”(Chi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of Washington State)副主席,2003年6月-2004年6月。
主要出版物
1. 专集、专著
2003, (co-edited with Stevan Harrell), Understanding Liangshan "Slave Society": From Orthodoxy to Reinterpretation, spring issue of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New York: M.E. Sharpe, Inc. Vol. 36, No.1(93 pages).
2001, Identity Politics in South Fujian Hui Communitie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博士论文──非正式出版物) 。
1990,《建设中国人类学》,与陈国强等合著,上海:三联书店。
1990,《简明人类学词典》,与陈国强等合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 英文论文
2006, “Traditionalism and Identity Politics in South Fujian” in Tan Chee-Beng (ed.): South Fujian: Reproduction of Tradition in Post.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pp.33-65.
2005, “Ethnic evolvement in a south Fujian Hui community” in Berliner China-hefet. Berlin, Germany. Issue 28, pp. 128-54.
2003, “Introduction”(co-authored with Stevan Harrell) in Stevan Harrell and Fan Ke (eds.), Understanding Liangshan "Slave Society": From Orthodoxy to Reinterpretation, spring issue of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New York: ME Sharpe Press,Vol. 36, No.1.pp.3-15.
2003, "Ups and Downs: Local Muslim History in South China," in Journal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 (London), Vol. 23, No.1, pp. 63-87.
2001, "Maritime Muslim and the Hui Identity: A South Fujian Case", in Journal of Muslim Minority Affairs (London), Vol. 21, No.2, pp. 309-332.
2001, "Western Academic Views of Nationalism and Ethnicity," in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New York: ME Sharpe, Inc. Vol.33, No. 4, pp. 29-36.
3.中文论文(2000年以来)
2009 “少数民族的形象刻画与国家政治”,乔健(主编)《传媒与异文化》,台北;世新大学出版中心。
2009 “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意识与认同政治”《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第三期。
2009 “泉州回民的穆斯林认同与国家政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一期。
2008 “文化多样性及其挑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四期。
2008 “他者的再现与国家政治”《开放时代》第六期。
2008 “费孝通与变化中的中国”,潘乃谷、马戎(主编)《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米德的意义”,《读书》,第六期
2008 “重读米德的意义——代序”,《萨摩亚人的童年》米德(著)周晓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出)。
2008 “政治人类学今昔”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第二期(又见中国人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2008年第6期。亦收于招子明、陈刚(主编)《人类学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申遗’——地方与传统的全球化再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第5期。(收入人民大学书报管理中心《文化研究》,2008年第6期)。
2008“全球化语境里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世界民族》第二期(收入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2008年第4期;亦见:周宪(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身份认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
2007 “蛋民与认同政治: 福建个案”,乔健(主编)《底边阶级与边缘社会》,台北:立绪书局。页216-243。
2007 “全球化语境里的传统与地方”,《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页47-54。
2007 “魂归何处”,《读书》第七期,页91-98。
2007 “底边的叙事”,《读书》第1期,页26-34。
2006 “种族与体育”,《读书》第9期,页107-114。(全文收录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体育研究》第9期)。
2006“旧有的关怀、新的课题:全球化时代里的宗族组织” ,《开放时代》第二期, 页79-96。(全文收录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2006年第8期)。
2006 “泉州回民的穆斯林认同” ,吴天泰(主编) 《族群与社会》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页203-230。
2006 “‘民族风格’与建筑表现——以闽南一个民族乡的形象塑造为例”,《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一期,页50-57。
2006 “旧有的关怀、新的课题:全球化时代里的宗族组织”, 《开放时代》,第二期。88-92页。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同年第8期。13-23页。
2006 “‘民族风格’与建筑表现——以闽南一个民族乡的形象塑造为例”,《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第1期,36-46页。
2006 “泉州回民的穆斯林认同”,吴天泰(主编)《族群与社会》,台湾五南出版公司。156-189页。
2005 “‘再地方化’与象征资本——一个闽南回族社区近年来的若干建筑表现”,《开放时代》,第2期,43-61页。
2005 “美国公民跨国领养实践的发展与变化”,《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卷27,第1期,70-78页。
2005 “漂泊者的返乡之旅”,《读书》,第7期,16-23页。
2005 “中产阶层:困惑中的期待”,《中国研究》,第2期,199-206页。
2005 “亨廷顿的忧思”,《读书》,第5期,80-88页。
2005 “‘社会创伤’、华人认同、华人跨国主义”,《读书》,第1期,47-52 页。
2005 “‘再地方化’:一个闽南回族社区近年来在都市规划中的建筑表现”,见:周大鸣、马建钊(主编)《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页336-351。
2004“跨国领养:对美国公民领养中国婴孩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 《世界民族》,第三期,38-48页。节缩版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 。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同年第9期。83-91页。
2003“文明冲突与和而不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5卷,第5期,页39-46。
2003“中西语境里的‘族群’与‘民族’”,《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5卷,第4期,页66-73。
2002 “我的人类学之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4卷第3期,页27-35。本
文收入徐杰舜主编《人类学的世纪坦言》,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页313-334。
2001 “民族主义与族群性:兼论自由主义理念与中西知识分子传统”,见徐杰舜主编《本土化:人类学的大趋势》,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页308-336。
2000 “民族主义与族群性:世纪之交的人类学课题”,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9卷,第30期,页165-178。
2000 “西方关于少数民族权利的论争与实践”,《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2卷
第2期,页16-22。
4.译作
2002 “中国人类学叙事的复苏与进步”,刊载于《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24卷
第4期,页74-86。译自Stevan Harrell "The Anthropology of Reform and the Reform of Anthropology: Anthropological Narratives of Recovery and Progress in China," in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2001 edition.
5.书评
2004 “跨领域的视野、求新的力作──评刘宏博士新作《战后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嬗变──本土情怀/区域网络/全球视野》”,《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第41卷,第2期, 页148-49。
6.其它
2003 “我想成为周廷旭的学生”,《厦门晚报》9月27日。
1999 “我的留美第一年”见陈树荣(主编)《离家出行:留学生活纪实》,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页144-150。
出席国际与境外学术会议(2004年以来)
2009,主题演讲,全英中国研究年会09年年会,University of Sheffield, September 8-11.
2009, 暑期项目课程 “South China Muslims and Ethnicity”, University of Oslo, July 21-24.
2008, 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研讨会,分会场主席、评议人。南京大学10月21-25日。
2008 “少数民族的文化呈现与国家政治”参加世新大学异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之“传媒与异文化”两岸三地学术研讨会论文。台北,世新大学,5月14日——19日。
2007 “Ethnic Configuration and the state making: a Fujian case.” Paper presented to Ethnic Relations and Religious Coexistence, panel session of Beijing Forum 2007: The Harmony of Civilizations and Prosperity for All—Divers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Beijing, 11.2-4.
2007 “全球化语境里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 参加南京大学“全球化与文化身份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南京大学社会人文科学高级研究院。南京,10月20-22日。
2007 “传统与地方的全球化再现——‘申遗’所引发的思考”,参加《中国研究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笔者并担任大会秘书长。 南京大学,5月26-27日。
2006“Making site Islamic: Muslim community in south Fujian”, paper presented to the 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Hong Kong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 November 29.
2006“Muslim network and Muslim identity construction since 1980s among south Fujian Hui”, paper presented to SEAA conference, East Asia in Anthrop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 East Asia.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uly 12-17.
2006 “蛋民与认同政治:福建个案”,《两岸三地学术研讨会——底边阶级的过去与现在》,世新大学,台北。5月12日——17日。
2006 “Anthropology and Nanjing: Past and Present,” Anthropology Link Takes Off: LSE and Nanjing Universiy. London: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April 20.
2006 “费孝通与变化中的中国”,参加《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4月11日-13日。
2006 “Network that works: Muslim identity in south Fujian”, paper presented to workshop, The Concept of Network: Its Challenges and Next. Center for Southeastern Asian Studies, Kyoto University, Japan, March 11.
2005 “State policy and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paper presented to International Workshop: Anthropology and Chang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Nanjing University, February 23-25. I was the organizer of the workshop.
范可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范可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范可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