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刘忠松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湖南农业大学
所在院系:农学院
所在地区:湖南
所在城市:长沙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577980.html
刘忠松老师介绍
刘忠松 老师 (男,1963年08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职称:教授
行政职务:
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
最高学位:博士
学术团体任职:湖南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湖南遗传学会理事
办公邮箱:zsliu48@sohu.com
办公电话:0731-4617381
通信地址: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410128
主要研究方向
油菜分子育种
--------------------------------------------------------------------------------
招收硕士生学科
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招收博士生学科
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个人简历
刘忠松简介
个人简历
刘忠松,1963年8月出生,1986年7月获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10月获农学博士学位,1998年7月~1999年8月留学美国。2000年起指导硕士研究生,2003年指导博士研究生。2003年5月担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点领衔人,2004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2005年入选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1986.7~1988.5 湖南省农科院工作
1988.5~1994.2 湖南省农科院 助理研究员
1994.2~1996.3 湖南省农科院 学术委员会委员、油菜室副主任、助研、副研究员
1996.3~1997.6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遗传育种教研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1997.6~1998.8 湖南农业大学科研推广处 副处长、副研究员
1998.7~1999.8 美国Wisconsin大学访问学者
1999.9~2001.7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1.7~2002.7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教授
2002.7~2005.9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油菜分子育种 标记和克隆油菜重要农艺性状基因, 如黄色种皮基因、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抗菌核病基因,并利用克隆的基因进行油菜基因工程育种研究。
2.油菜远缘杂交和种质创新 通过种属间远缘杂交培育育种需要的油菜新种质,运用分子标记方法研究远缘杂交后代的遗传传递规律,并建立油菜远缘杂交育种程序。
主要论著:
(一) 论文
1. Inheritance and mapping of the restorer gene for the rapeseed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681A。 Plant Breeding, 2005,124:5~8. (第一作者)
2. 油菜芥甘种间杂交育种程序研究和种质创新。中国作物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作者)
3. 芥菜型油菜感温性初步研究。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第一作者)
4. 芸芥(Eruca sativa Mill)抗菌核病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737~743。
5. 抗除草剂油菜研究及进展。作物研究,2003,17(2):70~72。(第一作者)
6. Interspecific crosses of Brassica juncea and B. napus and RAPD analysis of their derived progenies. Proc. 11th Intl Rapeseed Cong., 2003, 2:419~421。(第一作者)
7. Discovery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double-low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681A and three-line system in Brassica napus. Proc. 11th Intl Rapeseed Cong., 2003, 1:326~328.
8. 根癌农杆菌介导TA29-barnase基因转化甘蓝型油菜研究。作物学报,2003,29(4):615~620。
9. 油菜小孢子培养与双单倍体育种 II. 影响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杂种胚产量的因素。作物学报,2003,29(5):744~749。
10. 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F2和BC1的RAPD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2,35(8): 1010~1015。(第一作者)
11. 油菜转基因育种研究。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第40--44页。
12. 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2):82~86. (第一作者)
13.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a new restorer line in Brassica napus。 Proc Intl Rapeseed Sci, New York: Science Press, 2001, .P.187~189. (第一作者)
14. 甘蓝型油菜显性无蜡粉基因的染色体组定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6(3):182~ 184,2000。(第一作者)
15. 21世纪初湖南省油菜生产发展趋势。作物研究,14(2):51~52,2000。
16. 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二代分离观察。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 20(4):6~10。(第一作者)
17. 芥菜型油菜几个基因的染色体组定位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23:15~18。(第一作者)
18. 油菜分子标记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5):14~16,1997。(第一作者)
19. 油菜自交不亲和性杂种优势利用的遗传基础探讨。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22(3):236~238。(第一作者)
20. 具有芥菜型油菜细胞质的甘蓝型油菜异质系的培育和研究。见: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第134~139页。(第一作者)
21.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探讨。大自然探索,1995,(1):82~87。 (第一作者)
22. 芥菜型油菜感光性初步研究。作物研究,1995,9(增刊):69~71。(第一作者)
23. 油菜远缘杂交育种的主要障碍及其克服方法。作物研究,1995,9(4):1~7。(第一作者)
24. 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亲和性及其杂种一代。中国油料,1994,16(3):1~5。(独著)
25. 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全国首届青年农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第181~186页。(独著)
26. 甘蓝型油菜玻里玛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生化比较。中国油料,1990,12(3):1~5。(第一作者)
27. 杀雄剂1号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生化研究。见:官春云主编,油菜生态与遗传育种研究,湖南科技出版社,1990,第342~351页。(第一作者)
28. 油菜细胞质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作物研究,1988,2(4):41~46。(独著)
29. 不育花药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与展望。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2):16~21。(独著)
30. 远缘杂交在油菜育种上的应用。国外农学:油料作物,1985,(3):1~4。(独著)
(二)著作
1. 植物育种理论与方法。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参编第5章、第13章)
2. 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研究及其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农业英语简明教程。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自编教材,2001。
4. 怎样种好油菜。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参编育种和利用部分)
获奖成果
1.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的选育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排名第五)
2.油菜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研究,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排名第五)
3.单低、双低油菜系列标准的研制,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排名第五)
论文著作
2008年01月 [科学引文索引(SCI) 科研 通讯作者 ]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 gene in Brassica juncea 《Acta Agron Sin》 34:1~7,2008 ( )
2007年12月 [ 科研 通讯作者 ] 芥菜型油菜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12):2688~2695 (CN11-1328/S ISSN0578-1752)
2007年09月 [ 科研 通讯作者 ] 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8(3):351~358 (CN11-4996/S ISSN1672-1810)1006-060X(2007)05-0042-02
2007年03月 [ 科研 通讯作者 ] 芥菜型油菜黑种皮多酚差异的紫外可见谱研究 《作物学报》 200733(3):476~481 (CN11-1809/S ISSN0496-3490)
2007年03月 [ 科研 第一作者 ]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yellow-seeded Brassica napus germplasm through the interspecific cross B. juncea × B. napus. 《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 ( )
2005年02月 [ 科研 第一作者 ] Inheritance and mapping of the restorer gene for the rapeseed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681A 《Plant Breeding》 2005,124:5~8 ( )
课题项目
2006年10月-2011年09月 [参与 国家级 (科研)] 油菜脂肪酸改良的分子基础 科技部 2006CB101603(50 / 3000) 基础研究 "973"项目 2006 2006
2006年01月-2010年12月 [参与 国家级 (科研)] 油菜品质和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科技部 2006AA10A113( / 39.6) 基础研究 "863"项目 2006 2006
2005年01月-2007年12月 [主持 国家级 (科研)] 芥菜型油菜黄籽形成的分子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30471098(15 / 21.6万元) 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5 2005
获奖情况
2007年10月 [(获奖)第五作者 省部级 (科研)] 油菜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研究 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04年01月 [(获奖)第五作者 国家级 (科研)] 湘油15号选育推广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忠松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刘忠松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刘忠松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