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魏华
4.9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昌大学
所在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所在地区:江西
所在城市:南昌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821154.html
魏华老师介绍
魏华,男,1966年生,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海外人才。现任中德联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菌物学会理事,江西省菌物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江西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教育经历:
1984年9月—1988年7月
南昌大学生物系微生物专业本科,获理科学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3月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系发酵工程专业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2005年6月
在德国Hohenheim大学工作并攻读博士学位,方向为食品微生物,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8年--1999年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和芬兰国际交流中心资助,赴芬兰国立农业研究院食品研究所访问工作。
1991年4月至今 
在中德联合研究院工作,2003年11月起任研究员。
2006年--2007年
在德国Ulm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方向为益生菌功能蛋白及功能基因的研究。
研究方向:
食品微生物学,微生态学,功能食品与食品安全
合作伙伴:
德国Hohenheim大学食品研究所
德国Ulm大学微生物和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
1、特异性免疫乳生物工程高技术产业化(国家计划委员会2000年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子项目)(第二)
2、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抗幽门螺杆菌免疫乳及其制品的研究”)(第二)
3、省自然基金资助课题(“抗幽门螺杆菌乌骨鸡IgY免疫保护研究”)(第二)
4、省重点资助课题(“复合乳酸菌营养片的研制”(第一),“富集微量元素的灵芝深层发酵及其功能食品的研制”(第二))
正在主持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具有高黏附、拮抗和抗炎症能力的双歧杆菌的高效筛选和功能基因的定位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题项目--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120万元
2.益生菌资源的整理、整合及共享资源平台建设(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工作重点项目“医学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的子课题)(国家973重点计划项目子课题)-20万元
3.芽孢杆菌降解真菌毒素DON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万元
4.微生物发酵技术降解食品和饲料中的真菌毒素(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项目)-3万元
5.食品中生物毒素、化学有害物及过敏原物质的形成机制和关键检测技术-芽孢杆菌降解呕吐毒素的机理(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标导向项目子课题)-10万元
6. 应用PCR-DGGE技术快速鉴定益生菌资源(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3万元
7.益生菌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和功能研究(江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万元
8.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型乳酸菌资源(江西省财政厅专项经费、引进人才启动经费)-30万元
9.用PCR-DGGE技术快速鉴定人体肠道微生态菌群中的食品源益生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6万元
主要论文与论著: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收入论文10多篇,英文论著一部。代表著作如下:
1. Xu, H.Y., F. Xu, Y. H. Xiong, Wei, H., Application of Synthesized Quantum Dots for Cell Imaging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SOPO 2009), 2009, accepted.
2. Xu, H.Y., W.H. Tian, L.J. Jia, L.Y. Wang, J. Yuan, C.M. Liu, M. Zeng, H. Wei. Antagonistic potential against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of indigenous lactobacilli isolated from vagina of Chinese pregnant wome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 21: 365-371
3. Cheng B.C., C. X. Wan, H.Y. Xu, J. S. Liu, H. Wei, M. Zeng. Degradation of deoxynivalenol by Bacillus subtilis ZZ and Bacillus licheniformis DY.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 136S:S651
4. Xu, H.Y., C. X. Wan, H. Wei, W. H. Tian, B. C. Cheng, M. Zeng. Scree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obiotic vaginal lactobacilli from Chinese wome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136S:S77
5. Xu, H.Y., W.H. Tian, L.J. Jia, L.Y. Wang, M. Zeng, H. Wei.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potential probiotic lactobacilli isolated from the vagina of Chinese pregnant wome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BMEI2008), 2008 IEEE Doi 10.1109/BMEI.2008.242. P838-842
6. Wei, H., Y. Xu, B.C. Cheng, Y.H. Xiong. Synergistic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ZDY114 and bovine colostrums on the immunological function of mouse in vivo and in vitro. 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2007, 75(2):427-434
7. Wei, H., Y. Xu, Y.H. Xiong, F. Xu, G.P. Liu. Synergistic anti-digestion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nd bovine colostrums in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vitro). 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2007, 75(3):619-626
8. Wei, H. Assuring food safety of packaged ready-to-eat salad by combination processes and protective culture. Verlag Grauer, Stuttgart, Germany, ISBN 3-86186-490-8
9. Wei, H., G. Wolf, W.P. Hammes.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from iceberg lettuce with adherence and antagonistic potential for use as protective culture.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ent Technology. 2006, 7:294-301
10. Wei, H., M. J. Brandt, G. Wolf, W. P. Hammes. Optimization of acidified warm water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microbiological status and sensory quality of iceberg lettuce.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5, 220(2): 168-175
11. Wei, H., G. Wolf, W. P. Hammes. Combination of warm water and hydrogen peroxide to reduce the numbers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Listeria innocua on field salad (Valerianella locusta).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5, 221: 180-186
12. Wei, H., V. Loimaranta, J. Tenovuo, S. Rokka, E. L. Syvaoja, H. Korhonen, V. Joutsjoki, P. Marnila. Stability and activity of 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Streptococcus sobrinus in bovine milk fermented with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strain GG or treated at ultra-high temperature. Oral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2002, 17(1): 9-15
13. Wei, H., P. Marnila, H. Korhonen. Effects of anti-caries antibodies on Lactobacillus GG in its fermentation and storage periods.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 15(2): 153-165
科研项目获奖情况
1、“兰花组织的培养”获得1995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五)
2、“双歧杆菌添加剂新工艺的研究” 获得1997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一)
3、“富集微量元素灵芝深层发酵及其功能食品的研制” 获得2000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二)
4、“特异性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研制”获得2001年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五)
5、“瘦肉精”胶体金免疫标记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制获得2006年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四)
6、“乳酸菌生理活性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获得2008年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二)
申请专利情况
中国发明专利“抗幽门螺杆菌鸡卵黄免疫球蛋白产品及其应用”(ZL 99117588.3)(第二)
中国发明专利“枯草芽孢杆菌在降解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中的应用”(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106969.1)(第一)
联系方式
地址:330047江西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
电话:0791 8334578(办),13177789737
传真:0791 8333708
Email: hua_wei114@yahoo.com.cn或weihua114@live.cn
个人网页: http://www.jxoai.cn/OAI-Web(English)/people/weihua.htm
魏华,男,1966年生,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海外人才。现任中德联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菌物学会理事,江西省菌物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江西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教育经历:
1984年9月—1988年7月
南昌大学生物系微生物专业本科,获理科学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3月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系发酵工程专业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2005年6月
在德国Hohenheim大学工作并攻读博士学位,方向为食品微生物,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8年--1999年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和芬兰国际交流中心资助,赴芬兰国立农业研究院食品研究所访问工作。
1991年4月至今 
在中德联合研究院工作,2003年11月起任研究员。
2006年--2007年
在德国Ulm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方向为益生菌功能蛋白及功能基因的研究。
研究方向:
食品微生物学,微生态学,功能食品与食品安全
合作伙伴:
德国Hohenheim大学食品研究所
德国Ulm大学微生物和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
1、特异性免疫乳生物工程高技术产业化(国家计划委员会2000年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子项目)(第二)
2、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抗幽门螺杆菌免疫乳及其制品的研究”)(第二)
3、省自然基金资助课题(“抗幽门螺杆菌乌骨鸡IgY免疫保护研究”)(第二)
4、省重点资助课题(“复合乳酸菌营养片的研制”(第一),“富集微量元素的灵芝深层发酵及其功能食品的研制”(第二))
正在主持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具有高黏附、拮抗和抗炎症能力的双歧杆菌的高效筛选和功能基因的定位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题项目--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120万元
2.益生菌资源的整理、整合及共享资源平台建设(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工作重点项目“医学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的子课题)(国家973重点计划项目子课题)-20万元
3.芽孢杆菌降解真菌毒素DON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万元
4.微生物发酵技术降解食品和饲料中的真菌毒素(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项目)-3万元
5.食品中生物毒素、化学有害物及过敏原物质的形成机制和关键检测技术-芽孢杆菌降解呕吐毒素的机理(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标导向项目子课题)-10万元
6. 应用PCR-DGGE技术快速鉴定益生菌资源(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3万元
7.益生菌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和功能研究(江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万元
8.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型乳酸菌资源(江西省财政厅专项经费、引进人才启动经费)-30万元
9.用PCR-DGGE技术快速鉴定人体肠道微生态菌群中的食品源益生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6万元
主要论文与论著: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收入论文10多篇,英文论著一部。代表著作如下:
1. Xu, H.Y., F. Xu, Y. H. Xiong, Wei, H., Application of Synthesized Quantum Dots for Cell Imaging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SOPO 2009), 2009, accepted.
2. Xu, H.Y., W.H. Tian, L.J. Jia, L.Y. Wang, J. Yuan, C.M. Liu, M. Zeng, H. Wei. Antagonistic potential against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of indigenous lactobacilli isolated from vagina of Chinese pregnant wome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 21: 365-371
3. Cheng B.C., C. X. Wan, H.Y. Xu, J. S. Liu, H. Wei, M. Zeng. Degradation of deoxynivalenol by Bacillus subtilis ZZ and Bacillus licheniformis DY.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 136S:S651
4. Xu, H.Y., C. X. Wan, H. Wei, W. H. Tian, B. C. Cheng, M. Zeng. Scree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obiotic vaginal lactobacilli from Chinese wome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136S:S77
5. Xu, H.Y., W.H. Tian, L.J. Jia, L.Y. Wang, M. Zeng, H. Wei.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potential probiotic lactobacilli isolated from the vagina of Chinese pregnant wome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BMEI2008), 2008 IEEE Doi 10.1109/BMEI.2008.242. P838-842
6. Wei, H., Y. Xu, B.C. Cheng, Y.H. Xiong. Synergistic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ZDY114 and bovine colostrums on the immunological function of mouse in vivo and in vitro. 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2007, 75(2):427-434
7. Wei, H., Y. Xu, Y.H. Xiong, F. Xu, G.P. Liu. Synergistic anti-digestion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nd bovine colostrums in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vitro). 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2007, 75(3):619-626
8. Wei, H. Assuring food safety of packaged ready-to-eat salad by combination processes and protective culture. Verlag Grauer, Stuttgart, Germany, ISBN 3-86186-490-8
9. Wei, H., G. Wolf, W.P. Hammes.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from iceberg lettuce with adherence and antagonistic potential for use as protective culture.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ent Technology. 2006, 7:294-301
10. Wei, H., M. J. Brandt, G. Wolf, W. P. Hammes. Optimization of acidified warm water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microbiological status and sensory quality of iceberg lettuce.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5, 220(2): 168-175
11. Wei, H., G. Wolf, W. P. Hammes. Combination of warm water and hydrogen peroxide to reduce the numbers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Listeria innocua on field salad (Valerianella locusta).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5, 221: 180-186
12. Wei, H., V. Loimaranta, J. Tenovuo, S. Rokka, E. L. Syvaoja, H. Korhonen, V. Joutsjoki, P. Marnila. Stability and activity of 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Streptococcus sobrinus in bovine milk fermented with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strain GG or treated at ultra-high temperature. Oral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2002, 17(1): 9-15
13. Wei, H., P. Marnila, H. Korhonen. Effects of anti-caries antibodies on Lactobacillus GG in its fermentation and storage periods.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 15(2): 153-165
科研项目获奖情况
1、“兰花组织的培养”获得1995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五)
2、“双歧杆菌添加剂新工艺的研究” 获得1997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一)
3、“富集微量元素灵芝深层发酵及其功能食品的研制” 获得2000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二)
4、“特异性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研制”获得2001年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五)
5、“瘦肉精”胶体金免疫标记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制获得2006年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四)
6、“乳酸菌生理活性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获得2008年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二)
申请专利情况
中国发明专利“抗幽门螺杆菌鸡卵黄免疫球蛋白产品及其应用”(ZL 99117588.3)(第二)
中国发明专利“枯草芽孢杆菌在降解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中的应用”(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106969.1)(第一)
联系方式
地址:330047江西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
电话:0791 8334578(办),13177789737
传真:0791 8333708
Email: hua_wei114@yahoo.com.cn或weihua114@live.cn
个人网页: http://www.jxoai.cn/OAI-Web(English)/people/weihua.htm
魏华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南昌大学教学资源
  • 魏华老师课程教学资源
魏华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魏华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