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李小建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所在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所在地区:河南
所在城市:郑州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970676.html
李小建老师介绍
职务:河南财经学院校长
学术兼职: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经济地理》、《世界地理研究》副主编,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地理科学进展》副主编,《经济经纬》主编,《地域研究与开发》顾问,ChineseGeographicalScience编委,《地理学报》、《人文地理》等全国性重要学术期刊编委;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土地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
荣誉: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专家;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中部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演化研究"(No.40671048;2007.1-2009.12;资助31万元)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下的中部农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No.40535025;2006.1-2009.12;资助140万元)
3.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农区农户的发展与中部崛起研究"(豫宣文[2005]36号;2005.9-2007.12;资助10万元)
4.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创新网络构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略研究"(No.02BJL052;2002.8-2004.12;资助7万元).
5.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空间网络组成形式及形成机理研究"(No.40271038;2003.1-2005.12;资助31万元).
6.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型中外合资企业空间网络研究"(No.49971024;2000.1-2002.12;资助17万元).被国家基金委评为2003年优秀成果。
7.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集团与环境关系研究"(No.49271027;1993.1-1995.12;资助6万元),发表论文12篇,出版专著1本。
8.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国公司与中国沿海区域发展"(No.49671035;1997.1-1999.12;资助13万元)。被国家基金委评为2000年优秀成果。
9.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3S支持下郑汴洛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研究"(No.223032900;2001.11-2002.9;资助8万元)。
10.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监测调控机理研究”(No.地方02090;2002.6-2004.6;经费4万元)。
11.主持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经济梯度转移与河南经济发展"(No.2003GJJ001;2003.9-2005.12;资助1.5万元)
12.主持河南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区域创新网络、学习型区域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No.2001BJJ026;2001.9-2003.;资助0.4万元)
13.主持完成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滚动资助项目"河南农村工业化的地理研究"(No.914071200;1991.9-1993.9;资助1.4万元),成果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14.主持河南省社科95规划项目“国有企业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以河南为例”(95B078)(1998.9-2000.7)
15.主持完成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基金项目"企业集聚与中国新产业区发展"(人发1999[122],1999.9-2001.12;资助6万元)。
16.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FDI与中国新产业区发展”(98JAQ
790054;1998.9-2001.10;资助2.2万元)
17.主持完成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工业公司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教人司[1991]347号;1992.1-1993.12;资助6万元)。
18.主持完成国家教委留学人员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工业发展区域差异研究"(教留司[1994]99号;1994.1-1996.12;资助3万元)。
19.主持完成大学毕业同学会(香港)项目"港商大陆投资空间行为"(1994.10-1995.1;资助3万港元)。
20.香港政府资助项目"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二主持人,1995.5-1998.6;资助15.7万港元)。
21.亚洲开发银行(ADB)项目"河南西部农业综合开发"(TA2042;为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组组长,1995.4-1995.8,资助9万元)。
22.1990年承担澳大利亚皇家理工学院(RMIT)副院长D.Wilmoth博士主持的《环太平洋区域研究》项目,与Wilmoth博士一起完成报告《Tianjin:UrbanDevelopmentandtheOpenDoor》。
23.1989-1990年参加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澳大利亚研究”项目,并于1990.1完成《IndustrialChangeintheSoutheastAustralia》项目报告。
24.1991年5-8月,本人参加了亚洲开发银行(ADB)的《中国西南部一些省区的经济综合发展》项目,为数据库建立和分析组的主要负责人。本人在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工业普查数据库建立和分析中的工作,得到该项目负责人P.J.Bennoun和澳大利亚国际发展支持服务部项目部长KayeBysouth等人的高度赞赏(有英文件)。
25.联合国发展署项目“山东临朐区域发展”(第一主持人,1998年,经费18,690美元).
奖励:
1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为例.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7,李小建,周雄飞,卫春江,孔云峰.(证书编号2006-002)
2培育产业集群,加快中部农区发展.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发展研究奖,三等奖,2007.2,李小建,李二玲(证书编号2006C007)
3公共政策供给不均与中部地区发展.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5,李小建,高更和,李二玲
4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5,李小建,李二玲
5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兼业演变及农户经济发展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5,李小建,乔家君
6欠发达农区经济发展中的农户行为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9,独立.
7Assessingregionalsustainability: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inthemiddleYiluocatchmentofYellowBasin.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3.7,第一.
8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分析.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03.7,第一.
9《经济地理学》,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10,第一.
10《经济地理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8,第一.
11Inter-firmLinkagesandRegionalImpactof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CompanyCaseStudiesfromShanghai,China.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5,第一
12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andTheirImpactonRegionalEconomicImbalance:EvidencefromChina.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5,第一
13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5,独立
14香港对大陆投资的区位变化与公司空间行为.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999,独立
15人文地理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3.11,第三名
16利用京九机遇发展永成经济.河南省实用社会科学三等奖,1994.12,第三名
著作: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本人为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完成“经济地理学”部分条目)
2.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主编并完成14章中的4章)
3.李小建主编.《城乡规划》.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G.L克拉克,M.P.费尔德曼,M.S.格特勒主编,刘卫东,王缉慈,李小建,杜德斌等译.《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本人主译13-17,24章)
5.李小建,覃成林等.《经济地理学》电子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2004.5
6.李小建,覃成林,高建华,乔家君.抓住梯队机遇,加快河南发展.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8.
7.LIXiaojian,YeungYMandQiaoJJ.Historicallegacyandfuturechallenges.InYeungYMandShenJFeds.DevelopingChina’sWest:Acriticalpathtobalancednationaldevelopment.HongKong:TheChineseUniversityPress,2004,p27-50.
8.李小建.《公司地理论》,科学出版社1999.6一版,2002.12修订版(独著)
9.李小建.《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1999.8(主编并完成14章中的4章)
10.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区域发展新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8(主编)
11.李小建.《工业变化与公司活动的空间分析》,科学出版社1991.12(独著)
12.李小建.《河南农村工业发展环境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主编并完成全书2/3)
13.秦耀辰,李小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与实践》,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9
14.李小建等.《河南与香港的联系与合作》,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10(第一作者)
15.陆大道等.《199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00.2(完成第三章)
16.《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12(完成大洋洲部分词条)
17.李润田,商幸丰,李小建.《中国烟草地理》,农业出版社1988.5
18.李润田,王发曾,李小建,秦耀辰,李永文.《现代人文地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5(获全国人文地理著作一等奖)
19.《世界旅游地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2(完成大洋洲旅游区)
20.《中国工业地理(英文版)》,科学出版社1995(完成第2章中国工业发展(中译英))
21.《大洋洲岛国地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9(完成1,3章)
学术论文:(除注明名次外,均为独著;除注明外中文署名:李小建;英文署名:LiXiaojian)
1李小建,李二玲.培育产业集群,加快中部农区发展.载介新主编.2007河南发展研究,第二辑.上册.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395-408.
2樊新生,李小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调控研究.经济经纬,2007,(4):48-51.
3罗庆,李小建.基于SWOT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分析:以河南省魏庄镇起重机械集群为例.河南科学,2007,25(2):326-330.
4LiXiaojian,LiErling.CompetitiveAdvantagesandRuralIndustrialClustering:TheCaseofSteelMeasuringTapeProductioninaChineseVillage.ChinaReview,2007,7(1)Spring:27-52.(SSCI)
5李小建,李二玲.西方农区地理学理论研究评述.经济地理,2007,27(1):5-10.
6李二玲,李小建.论产业集群的网络本质.经济经纬,2007,(1):66-70.
7LiXiaojian,KongYunfeng,PengBaoyu.DevelopmentofgeographyinhighereducationinChinasince1980s.JournalofGeographyinHigherEducation,2007,31(1):19-37(SSCI)
8李小建.农区地理学国际研究进展.人文地理,2006,21(6):1-5.
9LiXiaojian,ZhouXiongfei.InsitutionalreformsandthespatialevolutionofbankingsysteminalessdevelopedregionofChinasince1978.WorkingPaperSeries,OxfordUniversityCenterfortheEnvironment,May2006(WPG06-12)
10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经济地理,2006,26(5):721-725.
11李小建,周雄飞,卫春江,孔云峰.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为例.地理学报,2006,61(4):414-424.
12孔云峰,李小建,乔家君,等.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中几个基本问题探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1-9.
13乔家君,李小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人地系统的影响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91-94.
14乔家君,李小建.河南省城镇密集区的空间地域结构.地理研究,2006,25(2):213-221.
15乔家君,李小建.村域人地系统状态及其变化的定量研究.经济地理,2006,26(2):192-198.
16高更和,李小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分析.经济地理,2006,26(2):270-273.
17QiaoJJ,LiXJ,KongYF.Statusanddynamicchangeofregionalman-landsystemintheaspectofmicro-levelquantitativeanalysis:ThecasestudyofGongyicityofHenanprovince.ChineseGeographicalScience,2006,16(1):9-17.
18李二玲,李小建.农区产业集群、网络与中部崛起.人文地理.2006,21(1):60-64
19李小建,樊新生.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地理科学,2006,26(1):1-6
20李二玲,李小建.企业网络的契约性质:心理契约探讨.开发研究.2005,(5):4-7
21高更和,李小建.公众可持续发展基本意识评价与分析.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5,15(6):112-117.
22高更和,李小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的公众参与视角.地理科学进展,2005,24(5):97-104.
23李二玲,李小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5,23(3):9-14.
24乔家君,李小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实例.河南大学学报,2005,35(3):44-48.
25高更和,李小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5):60-63.
26李小建,高更和,李二玲.公共政策供给不均与中部地区发展.中州学刊,2005,(5):37-40(人大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6,1)
27李小建.社会不公平问题的地理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4(5):1-4.
28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尺度问题.经济地理,2005,25(4):433-436
29邬晓霞,李小建,乔家君.欠发达农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农户行为比较研究.河南科学,2005,23(4):620-624.
30李小建.经济地理中的农户研究.人文地理,2005,20(3):1-5.((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05,6))
31樊新生,李小建.基于县域尺度的经济增长空间自相关性研究.经济经纬,2005,(3):57-60.
32樊新生,李小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70-73.
33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12-16.
34乔家君,李小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证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2004,(5):45-48.
35李小建,乔家君.地形对山区农田系统投入产出影响的微观分析.地理研究,2004,24(4):717-726.(首篇)
36李小建,苗长虹.西方经济地理学新进展及其启示.地理学报,2004,59增刊:153-161.
37Yeung,YMandLI,Xiaojian.China’sWesternDevelopment:Theroleofthestateinhistoricalandregionalperspective.HongKong:Shanghai-HongKongDevelopmentInstitute/HongKongInstituteofAsia-PacificStudies,OccasionalPaperNo.10,2004.
38李小建.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变化与中西部地区引资困境.经济地理.2004,24(3):304-308.
39李小建,李二玲.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地理科学,2004,24(2):136-143.(人大复印资料,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4,6:57-64)
40樊新生,李小建.中东部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定量比较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4,44(2):95-100.(经济研究参考资料,2004)
41李小建.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经济经纬.2004,(3):38-41.(人大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4,9:3-6首篇)
42李小建,覃成林,高建华等.我国产业转移与中原经济崛起.中州学刊.2004,(3):15-18.(人大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4,8:30-33)
43樊新生,李小建.中国工业产业空间转移及中部地区发展对策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2):64-68.(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04,4:)
44李小建.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2004,19(1):27-31.(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04,3:2-6首篇)
45乔家君,李小建.农户联系网络空间差异与农区经济发展.河南大学学报,2003,33(4):78-81.
46李小建,乔家君.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兼业演变及农户经济发展研究.中州学刊.2003,(5):58-61.
47文嫮,李小建.非正式因素影响下的中小企业网络学习与区域发展.人文地理.2003,18(3):73-76.
48文嫮,李小建.企业网络发育程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3,12(2):39-46.
49Thechangingspatialnetworksoflargestate-ownedenterprisesinreform-eraChina:Acompanystudy.TijdschriftvoorEconomischeenSocialeGeografie.2002,93(4):383-396.(SSCI源期刊)
50居民对生活质量评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02,21(5):484-490.(第一)
51欠发达农区经济发展中的农户行为研究:以豫西山地丘陵区为例.地理学报.2002,57(4):459-468.
52经济地理学中的企业网络研究.经济地理,2002,22(5):516-520.
53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中州学刊,2002,(4):5-8.(第一)
54樊新生,李小建.基于区域环境的企业战略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2,11(3):9-15.
55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灵魂.教育时报,2002.6.4.p3.
56特殊背景下的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2):57-63(第一)
57试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创新.人文地理,2002,22(2):1-4.
58经济地理学近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分析.经济地理,2002,22(2):129-133.
59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02,21(1):73-80.
60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三个新观点.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4):56-58.
61大型国有企业面临中国入世的空间行为.经济地理,2001,21(5):545-549.
62中尺度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地变化的可持续性研究:以伊洛河中部地区为例.地理科学.2001,21(4):289-296.(第一)
63Globalizationandresponseoflargestate-ownedenterprises:companycasestudiesfromcentralChina.ChineseGeographicalScience,2001,11(2):120-128.
64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分析.地理学报.2001,56(2):136-145.(第一)
65Assessingregionalsustainability:thecaseof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inthemiddleYiluocatchmentoftheYellowRiverBasin,China.AppliedGeography,2001,21(1):87-106.(SSCI源期刊)(第一)
66经济地理学发展的若干新领域.地理教育.2001(1):2-4.
67海外跨国公司与中国区域发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年报:地球科学2000.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8YeungYue-man,LiXiaojian.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andLocalEmbeddedness:CompanyCaseStudiesfromShanghai.ProfessionalGeographer,2000,52(4):624-635.(SSCI源期刊)(第二)
69China’senterprisereformandthespatialnetworksoflargestate-ownedenterprises:thecaseofFirstTractorCoLtd.Paperpresentedatthe29thIGC,14-18August2000,SeoulKorea.
70大公司投资区位的扩张演变规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1期,1-4.(第一)(署名:李小健)
71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理研究.2000年3期,225-233.(第一)
72面向21世纪的经济地理学教材的创新.经济地理.2000年5期,120-124.(第一)
73全新框架的《经济地理学》.中国大学教学.2000年5期,36.
74偶然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人文地理.2000年6期,1-4.(第一)
75葛震远,李小建.农村工业网络联系研究:以河南虞城县为例.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4期,61-65
76YeungYue-man,LiXiajian.Bargainingwith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thecaseofShanghai.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1999,23(3);513-533.(SSCI源期刊).
77Inter-firmLinkagesandRegionalImpactof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CompanyCaseStudiesfromShanghai,China.GeografiskaAnnalerB,1999,81(2):61-72.(SSCI源期刊).(第一)
7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地理学研究进展.地理科学,1999年19卷4期,332-336.
79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理学报,1999年54卷5期.420-430.
80经济地理学中的公司访谈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实例.经济地理,1999年19卷3期,1-6.
81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新进展.载吴传均等编.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296-314.
82区域发展研究的若干新领域.载《区域发展新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
83日本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区位分析,载《区域发展新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第一)
84国际学术界关于经济活动全球化与区域发展的主要观点.载《区域发展新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第一)
85克鲁格曼经济地理思想分析.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3期,97-102.(第一)
86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的影响.二十一世纪(香港),1999年1期,148-158.
87欧美经济地理学教材特点及我国同类教材改革思路.地理科学,1998年18卷3期,273-278.
88国有企业改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地理,1998年18卷3期,1-7.
89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andTheirImpactonRegionalEconomicImbalance:EvidencefromChina.ThirdWorldPlanningReview,1998,20(4):351-374.(SSCI源期刊).(第一)
90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及研究特点.人文地理,1998年13卷4期.
91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ItsImpactonChina'sEconomy:AResearchAppraisal.TheJournalofChineseGeography1997,7(1):33-45.
92香港对大陆工业投资的区位特点与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战略.中州学刊,1997年4期.
93跨国公司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地理研究,1997年17卷3期,101-111.
94新产业区与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3期,16-23.
95香港对大陆投资的区位选择.河南社会科学,1997年4期,23-26.
96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地理译报,1996年2期.(第一)
97评王缉慈编者《现代工业地理学》.地理科学,1996年16卷2期.
98香港对大陆投资的区位变化与公司空间行为.地理学报,1996年51卷3期,213-223.
99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经济地理,1996年16卷4期.
100HongKongDirectInvestmentinChina'sMainland:ASpatialStudy.ChineseGeographicalScience1996,6(4):289-303.
101第四届东亚工业变化国际讨论会评述.地理学报,1995年50卷1期.
102李润田,李永文,李小建.河南卷烟工业生产发展的回顾与对策.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14卷2期.
103工商业"绿化".地理译报,1995年14卷4期.
104苗长虹,李小建.河南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研究.河南大学学报,1994年2期.(第二)
105河南与全国农村工业发展的比较分析.中州学刊,1994年6期.
106河南农村工业发展及环境特点分析.经济地理,1994年4期.
107发展中国家的新工业区:问题与策略.地理译报,1994年4期.
108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化的企业分析,经济地理,1993年第2期
109增长极理论分析及选择研究,地理研究,1993年第3期,45-55
110Linkagesandruralindustrialisation:AcasestudyofHenanProvince.ChineseGeographicalScience,1993,3(3).
111试论农村工业的结构调整问题,河南大学学报,1993第1期
11221世纪的新型多功能城,地理知识,1993年第5期
113工业空间组织委员会未来四年的研究特点,国外地理文摘,1993年第2期
114澳大利亚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分析,世界地理研究,1993年第1期
115河南农村工业发展环境类型区研究,河南科学,1993年第1期
116河南农村工业化的农业环境分析,中州学刊,1993年第6期
117StructuralchangeofChina'sruralindustry:aregionalstudy,RegionalScienceForDevelopment,Beijing:ChinaOceanPress1993
118苗长虹,李小建.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发展问题:以河南为例,发展中国家区域科学国际讨论会文集,1993年10月,北京:海洋出版社
119热带农田林业系统(译文),地理译报,1993年第3期(第一)
120中国农村工业结构变化的省际差异分析,人文地理,1993年第1期(第一)
121论分散化发展,南开经济研究,1992年第3期
122Industriallinkagesandregionaldevelopment:aruralChinesecasestudy,27thIGC文集,1992年8月,华盛顿
123澳大利亚增长中心政策及实践分析,人文地理,1992年第1期
124国外工业地理学研究的新特点及启示,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2年第4期
125墨尔本都市区制造业空间变化分析,世界地理研究,1992年第1期
126第27届国际地理学术大会述评,世界地理研究,1992年第1期
127论工业变化的综合研究,地理学报,1991年第3期
128关于公司地理研究的几个问题,经济地理,1991年第3期
129公司地理的发展与主要理论浅析,地域研究与开发,1991年第4期
130论澳大利亚制造业的结构变化与结构调整,南开经济研究,1991年第期
131澳大利亚的区域发展政策及实践分析,亚太经济,1991年第4期
132澳大利亚的农田林业,世界农业,1991年第7期
133人文地理分类之浅见,河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134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地理研究,河南科学,1985年第1期(第一)
135斐济的发现史,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136澳大利亚的大学地理教育,外国教育,1985年第6期
137试论经济地域系统,中原地理研究,1985年第2期
138新西兰地理学发展特征,河南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139华莱士线与韦伯线辩,世界知识,1986年第4期
14070年代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研究,国外人文地理,1986创刊号
141亚洲大洋洲分界线问题,河南科学,1986年第1期
142从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看地理学,地理译报,1986年第2期
143西方社会地理学中的社会空间,地理译报,1987年第2期
144新西兰的国家公园,地理知识,1987年第4期
145水资源的渔业生产评价初探,许昌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
146鲍觉民,李小建.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管窥,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年
147澳大利亚电力工业生产布局特征,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年
148澳大利亚雪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河南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149澳大利亚高等地理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国外人文地理,1988年第1期(署名:李少建)
150Johnson,K,Li,Xiaojian,Bain,I.Theroleofgeographersinindustriallocation:perspectivesfromAustraliaandChina,paperpresentedattheInternationalWorkshoponContemporaryIssuesintheSpatialDevelopmentofChinaandAustralia,1988,Canberra
151IndustrialchangeandactivityoffirmsintheSouth-eastAustralia.PaperpresentedattheAustralianStudiesWorkshop,ANU,March1990.
152WhitherAustralianIndustry:AgeographicalStudy.PaperpresentedatIGURegionalConference,Beijing,August1990.
工作论文
李小建.关键是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08)
李小建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资源
  • 李小建老师课程教学资源
李小建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李小建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