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谭学林
5.7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云南农业大学
所在院系: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所在地区:云南
所在城市:昆明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988238.html
谭学林老师介绍
谭学林 男,1957年7月生,植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农大稻作研究所,所长。
一、学历
1978.10——1982.7 学士生,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
1984.9——1987.7 硕士生,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1994.6——1998.6 博士生,泰国农业大学(Kasetsat University)农业遗传工程及生物技术中心,博士论文题目为QTL Mapping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Rice CMS-WA Fertility Restoration via Linkage of DNA Markers“野败型杂交水稻育性恢复性的遗传及其QTL分析”。
二、工作经历
1974.10-——1977.9下乡知青 云南开远
1977.10——1978.9工人 昆明铁路局第一大修队
1982.8-——1984.8教师 云南农业大学 团委
1987.8——1992.10助理研究员 云南农大 稻作研究所
1992.11——1994.5访问学者 泰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DNA指纹室。研究领域为基因分子标记、稻种资源,稻米品质等
1998.11——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 所长
三、社会兼职
云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会 水稻分组副主任
云南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水稻)示范项目首席专家
四、科研简历
1981-1984 云南稻种资源研究。
1985-1992籼粳交恢复系的选育,杂交粳稻优势研究,优势组合选配。
1993—1998研究基因分子定位、稻种资源、稻米品质等。利用DNA(主要是RFLP、AFLP和SSR)标记对对广泛应用的野败型杂交水稻恢复基因精确定位;提出品系混集(BLA)的DNA标记检测方法;最先提出应用通径分析对QTL定位的研究方法。
1999-2002 主持云南省重点科技基金项目“滇型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研究及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定位”。
2001-2005 主持云南“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优质高产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开发及配套技术研究”。
2000-2003 主持国际水稻科技合作项目 “杂草稻、新亲本引进和评价利用”。
2005-2006 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高原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1”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
2004-2006 主持科技部中泰科技合作项目“湄公河区域豆科作物遗传资源的评估和标记辅助选择”。
2005-2007 主持省烟草公司“烟草BAC文库的构建”
2006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拔差异对云南水稻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效应”。
2006-2010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杂交粳稻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子课题。
2006-2010主持云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优质高产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示范”。
2006-2009 主持国际水稻所粳稻育种评价网云南点工作。
2008-2010 主持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自然回复突变的分子基础研究”。
2006-2008 国家“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云南“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首席专家。
五、教学
1.课程: 1)分子标记技术及应用课程 (为硕士生用英语讲授,为本科生用双语讲授),2)专业英语(本科生),3)高级作物育种部分章节(硕士生),3)作物遗传育种专题讨论(硕士生、博士生),4)作物遗传育种进展(博士生)。
2.指导学生 1)本科生毕业论文11名,2)硕士生19名获学位,在读5名,3)在读博士8名。
六、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论文在《Thero. Appl. Genet》,《DNA Research》, 《SABRAO JOURNAL OF BREEDING AND GENETICS》等国际和《中国农业科学》等期刊发表。共发表论文70余篇。如:
1) Genetic analysis of rice CMS-WA fertility restoration based on QTL mapping. THEOR. APPL. GENET. 1998, 97: 994-999. 第一作者
2) Mapping of rice Rf gene by bulked line analysis. DNA RESEARCH. 1998, 5(1): 15-18. 第一作者
3) QTL detection using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SABRAO JOURNAL OF BREEDING AND GENETICS. 1999, 31(1)1-8. 第一作者
4) Identification of the Rf gene conferring fertility restoration of the CMS Dian-type 1 in rice by using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and advanced inbred lines of restorer and maintainer。 Plant Breeding (2004)123, 338-341 第一作者
5) 滇型杂交粳稻及其稻米铁、锌元素含量的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5,38(6),32-38 通信作者
七、学术交流
分别得到国际水稻所(IRRI)、澳大利亚央科农业研究所(Yanco Agr. Insti.)和我国农业部资助邀请赴第五次国际水稻论文大会、澳大利亚水稻耐寒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6年中国水稻春季工作会大会作报告。受聘为埃及坦特大学(Tanta University) 农学院博士生导师。为台湾英文期刊Botan. Bull.Aca.Sinica 审阅论文。
八、主要成果
利用RFLP、AFLP和SSR标记对水稻野败型杂交水稻恢复基因进行精确定位;2)提出品系混集(BLA)的DNA标记检测方法;3)提出基于通径分析的QTL 的数学分析方法。自2002年以来主持选育出的“滇杂31”、“滇杂32”、“滇杂33”、“滇杂35”、“滇杂36”通过省级审定,选育的杂交粳稻新品种在云贵川和湖南粳稻区广泛种植。其中“滇杂31”、“滇杂32”并被评为云南省优质米品种;“滇杂31”、“滇杂32”百亩连片种植,经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等省内外专家领导进行现场验收,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超过850公斤和900公斤,产量质量达到“超级稻”指标。
获省科技进步三奖2项(第1名和第2名),申请2项技术专利,3两个新品种保护。
谭学林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谭学林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