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包玉英老师介绍
包玉英(baoyuying),女,蒙古族,博士,教授。内蒙古科尔沁人。全国植物学学会会员,植物生理学学会会员,内蒙古植物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秘书。
1986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同年留校从事高校共青团工作,担任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团总支副书记;1990年6月-1991年8月,在北京大学担任民族班班主任,并在北京大学生物系进修。1991年8月-至今,在内蒙古大学生物系从事专业教学工作,1997年获硕士学位。2004年获博士学位。
科研研究方向为丛枝菌根多样性与植物抗逆生理。研究内容涉及丛枝菌根真菌(AMF)分类鉴定、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丛枝菌根(AM)结构及功能,AM与植物抗逆性的相互关系、AMF资源与应用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于内蒙古草原和荒漠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规律,典型草原退化演替过程中的AMF的动态变化,AMF对荒漠区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生活力的影响,沙漠区土壤结皮层生物相互作用及人工促建的菌根学研究等方面;并筛选研究区土著AMF菌种、开展菌根技术的应用研究。
目前承担的项目有: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 “资源利用与环境安全的基础研究”子课题“沙漠区土壤结皮层生物相互作用及人工促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有微生物区系及菌根真菌对珍稀植物生活力的影响”和内蒙古重大项目“内蒙古中西部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在生态植被重建中作用机制的重大基础研究”的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与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共3项,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林业局重大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攻关项目“林木菌根菌剂生产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草原珍稀食用菌蒙古口蘑子实体发生机理的探索”和“寄生药用植物锁阳的人工繁殖及寄主白刺寄生关系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
2004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承担本科生物学相关专业必修和选修课:《植物生物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非生物学专业公共选修课《现代生物学导论》;研究生《专业外语》、《丛枝菌根及其生理生态》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1986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同年留校从事高校共青团工作,担任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团总支副书记;1990年6月-1991年8月,在北京大学担任民族班班主任,并在北京大学生物系进修。1991年8月-至今,在内蒙古大学生物系从事专业教学工作,1997年获硕士学位。2004年获博士学位。
科研研究方向为丛枝菌根多样性与植物抗逆生理。研究内容涉及丛枝菌根真菌(AMF)分类鉴定、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丛枝菌根(AM)结构及功能,AM与植物抗逆性的相互关系、AMF资源与应用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于内蒙古草原和荒漠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规律,典型草原退化演替过程中的AMF的动态变化,AMF对荒漠区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生活力的影响,沙漠区土壤结皮层生物相互作用及人工促建的菌根学研究等方面;并筛选研究区土著AMF菌种、开展菌根技术的应用研究。
目前承担的项目有: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 “资源利用与环境安全的基础研究”子课题“沙漠区土壤结皮层生物相互作用及人工促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有微生物区系及菌根真菌对珍稀植物生活力的影响”和内蒙古重大项目“内蒙古中西部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在生态植被重建中作用机制的重大基础研究”的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与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共3项,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林业局重大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攻关项目“林木菌根菌剂生产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草原珍稀食用菌蒙古口蘑子实体发生机理的探索”和“寄生药用植物锁阳的人工繁殖及寄主白刺寄生关系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
2004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承担本科生物学相关专业必修和选修课:《植物生物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非生物学专业公共选修课《现代生物学导论》;研究生《专业外语》、《丛枝菌根及其生理生态》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包玉英老师相关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