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李鸿宾老师介绍
李鸿宾,男,汉族,1960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79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本科和研究生,分别于1983年和1986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开始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3年晋升为历史学专门史博士生指导教师,2004年3月受聘任历史系主任。学校内外学术兼职有: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民族研究信息》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中国长城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鸿宾教授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的领域是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史和中古民族关系史(含长城学)等。曾开设过中国古代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史、史料学、隋唐五代史、隋唐五代民族关系史、唐史专题等。他对历史教学热心倾注,对专业精益求精,以全部的精力贯注其中,尤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重视他们实际素质的发展,教学效果普遍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好评。2001年上半年应邀到美国康乃尔大学亚洲系开设“中国的民族与民族关系史”、“中国历史上的长城”等课程。
此外,他还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为学生开设过“历史学与当代中国”、“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思考——文化接轨及其走向”、“历史学与社会责任——兼论中西学术旨趣”、“个人成才与民族发展——谈我对中国民族问题的看法”和“长城的修建与中华民族的发展”等学术讲座。自1996年以来至今指导7届硕士研究生,共计13人,7人已毕业,6人在读。
李鸿宾教授的研究领域曾经涉入过唐朝经济史(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隋唐五代政治史、粟特人及其在中国的活动、唐朝朔方军研究、隋唐五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等领域和长城学等,目前重点研究唐代后期的河北社会与河朔、唐后期北方边地与民族等问题。
自1984年至今,他在这些领域里发表了50余篇专业论文,如(以发表先后为序)《唐代西州市场商品初考》、《五代枢密使(院)研究》、《沙驼贵族汉化问题》、《唐代枢密使考略》、《唐代和雇对官私手工业的影响》、《史道德族属及中国境内的昭武九姓》、《大谷文书所见镔铁鍮石诸物辨析》、《唐兰夫人、何少直墓志铭再考》、《唐玄宗择相与开元天宝年间中枢政局》、《唐朝三受降城与北部防务问题》、《论唐代宫廷内外的胡人侍卫》、《仆固怀恩充任朔方节度使及其反唐诸问题》、《唐代四种官类工匠考实》、《唐代墓志中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李怀光之叛与中唐政局——兼论朔方军的变化》、《羁縻府州与唐朝朔方军的设立》、《论唐德宗时期朔方军的改制与政治走向》、《唐朝后期的朔方军及其走向——兼论穆宗至宣宗时期的政治形势及其矛盾的转化》、《朔方军的建置发展与胡兵蕃将》、《东突厥的复兴与唐朝朔方军的设置——兼论唐朝控制北部边地的方式及其转化》、《唐朝后期的朔方军与西北防边格局的转变以德、顺、宪三朝为例》、《唐朝中央王权的衰落:地方势力与民族势力的结合》、《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论唐朝的民族观念》、《唐代前期胡族南下及其分布格局》、《论汉唐对北部边地的防御——从长城说起》、《唐朝对河北地区的经营及其变化》、《隋初王朝统辖之下的河北》,载李鸿宾编《史事探微》、《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尉迟迥事变及其结局——新旧时代转变的表征》、《隋朝中央与河北地方之关系》等。
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唐朝朔方军研究——兼论唐廷与西北诸族的关系及其演变》和《唐朝中央集权与民族关系——以北方区域为线索》,民族出版社2003年3月版。主编或副主编《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中国改革通史·隋唐五代卷》、《长城百科全书》(长城区域历史分卷主编、长城区域人物分卷副主编、长城关隘分卷副主编)、《民族史研究》第4辑(总第6辑)和《史事探微》等著作。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普通)“唐朝中央集权民族融合分解之关系——以西北地区为核心”(1999年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委托项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002年度)、学校“十五”科研规划项目“唐朝对河北地区的经营与蕃族的互动”和“中央民族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等课题。
曾荣获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校中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基金优秀教学成果、学校中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基金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习优秀成果、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等称号和奖项和北京市民族教育第六届“烛光杯”等表彰。
李鸿宾教授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的领域是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史和中古民族关系史(含长城学)等。曾开设过中国古代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史、史料学、隋唐五代史、隋唐五代民族关系史、唐史专题等。他对历史教学热心倾注,对专业精益求精,以全部的精力贯注其中,尤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重视他们实际素质的发展,教学效果普遍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好评。2001年上半年应邀到美国康乃尔大学亚洲系开设“中国的民族与民族关系史”、“中国历史上的长城”等课程。
此外,他还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为学生开设过“历史学与当代中国”、“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思考——文化接轨及其走向”、“历史学与社会责任——兼论中西学术旨趣”、“个人成才与民族发展——谈我对中国民族问题的看法”和“长城的修建与中华民族的发展”等学术讲座。自1996年以来至今指导7届硕士研究生,共计13人,7人已毕业,6人在读。
李鸿宾教授的研究领域曾经涉入过唐朝经济史(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隋唐五代政治史、粟特人及其在中国的活动、唐朝朔方军研究、隋唐五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等领域和长城学等,目前重点研究唐代后期的河北社会与河朔、唐后期北方边地与民族等问题。
自1984年至今,他在这些领域里发表了50余篇专业论文,如(以发表先后为序)《唐代西州市场商品初考》、《五代枢密使(院)研究》、《沙驼贵族汉化问题》、《唐代枢密使考略》、《唐代和雇对官私手工业的影响》、《史道德族属及中国境内的昭武九姓》、《大谷文书所见镔铁鍮石诸物辨析》、《唐兰夫人、何少直墓志铭再考》、《唐玄宗择相与开元天宝年间中枢政局》、《唐朝三受降城与北部防务问题》、《论唐代宫廷内外的胡人侍卫》、《仆固怀恩充任朔方节度使及其反唐诸问题》、《唐代四种官类工匠考实》、《唐代墓志中的昭武九姓粟特人》、《李怀光之叛与中唐政局——兼论朔方军的变化》、《羁縻府州与唐朝朔方军的设立》、《论唐德宗时期朔方军的改制与政治走向》、《唐朝后期的朔方军及其走向——兼论穆宗至宣宗时期的政治形势及其矛盾的转化》、《朔方军的建置发展与胡兵蕃将》、《东突厥的复兴与唐朝朔方军的设置——兼论唐朝控制北部边地的方式及其转化》、《唐朝后期的朔方军与西北防边格局的转变以德、顺、宪三朝为例》、《唐朝中央王权的衰落:地方势力与民族势力的结合》、《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论唐朝的民族观念》、《唐代前期胡族南下及其分布格局》、《论汉唐对北部边地的防御——从长城说起》、《唐朝对河北地区的经营及其变化》、《隋初王朝统辖之下的河北》,载李鸿宾编《史事探微》、《慕容三藏的家世与汉化——慕容三藏墓志铭考释》、《尉迟迥事变及其结局——新旧时代转变的表征》、《隋朝中央与河北地方之关系》等。
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唐朝朔方军研究——兼论唐廷与西北诸族的关系及其演变》和《唐朝中央集权与民族关系——以北方区域为线索》,民族出版社2003年3月版。主编或副主编《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中国改革通史·隋唐五代卷》、《长城百科全书》(长城区域历史分卷主编、长城区域人物分卷副主编、长城关隘分卷副主编)、《民族史研究》第4辑(总第6辑)和《史事探微》等著作。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普通)“唐朝中央集权民族融合分解之关系——以西北地区为核心”(1999年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委托项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002年度)、学校“十五”科研规划项目“唐朝对河北地区的经营与蕃族的互动”和“中央民族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等课题。
曾荣获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校中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基金优秀教学成果、学校中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基金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习优秀成果、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等称号和奖项和北京市民族教育第六届“烛光杯”等表彰。
李鸿宾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李鸿宾老师教学评价(1条)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举报v1x8flcspl 2019/7/14 23:14:30
教授您好,我们是西安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究会,十分想请您来开一次讲座,具体信息微信交流,微信:13279165708,您能来开展讲座,不胜感激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给李鸿宾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给李鸿宾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