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詹七一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昆明学院
所在院系:文学与新闻学院
所在地区:云南
所在城市:昆明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420318.html
詹七一老师介绍
詹七一,男,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系副主任。
1960年7月出生在昆明,祖籍重庆。
1977年毕业于昆明市第八中学,随即到昆明市呈贡县原七甸公社七甸大队四队插队;
198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分配到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工商党派处工作;
1985年调入原昆明大学(现昆明学院)任教至今,主要讲授《文学概论》、《美学专题》、《现代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及《大学语文》等;
1995年再入云南大学中文系在职读研究生,师从已故赵仲牧教授研习当代哲学思潮与美学理论,于199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0年教师节获昆明市政府“1999年优秀园丁”奖;
2002年选拔为“昆明市第三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3年8月破格晋升为教授、推选为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语文分会常务理事;
2004年获“昆明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奖、“昆明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昆明市优秀专家”称号,并入编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库》;
2006年获“云南省高校青年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类论文一等奖”、选聘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2007年特聘为昆明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评选为校级“2007年度优秀教师”、获首届“昆明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社科专家”称号、推选为云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
2008年推选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评审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果]
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及人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
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家的知识社会学研究》(编号07XZW001),最终成果为专著;
主持2006年度云南省哲社规划项目《早期云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最终成果为专著;
主持2005年昆明市社科规划课题《昆明城市建筑文化演进研究》,于2007年结题,5万余字研究报告作为昆明市城市文化研究三项有机成果之一已上报国务院;
参与昆明理工大学陈茹荪副教授主持的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以西南联大为范本》(编号08XZX013),最终成果为专著;
参与云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长何明教授主持的云南省十五规划课题《云南少数民族美学史》,撰写史前至战国、秦汉时代10余万字书稿,此书即出版;
参与昆明理工大学黄河教授主持的云南省教育厅2003年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口语交际的审美研究》,于2005年底结题,即出版合著《会话美学》;
参与昆明学院张明清教授主持的云南省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于2008年3月结题。
参与昆明学院岳怀仁教授主持的云南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该项目将于2008年底结题;
参与昆明学院孙秋克教授主持的云南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论》的建设,该项目2008年立项(挂网)。
副主编(之一)编撰出版云南省统编教材《大学语文(综合、师范)》(2003)、主编(之一)《大学语文学习辅导(综合、师范)》(2005)、副主编(之一)云南省中文专业主干教材《文学概论》(即出版)。
发表包括全国核心期刊16篇在内的专题论文40余篇,其中一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教育学》全文转载,同时获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研讨会一等奖。论文多篇被《中国哲学年鉴·美学》及其他论著(文)多次引用,11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美学》、《文化研究》等专业期刊索引。(附近十年发表专题论文目录):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核心期刊)
引用、获奖情况
从庄子的言意之辨看文艺审美的特征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4期
抽象绘画形式的符号学解析
思想战线*1998年9期
论文学的审美特征
昆明大学学报1999年1期
论抽象绘画释义的语境因素
昆明大学学报1999年2期
艺术观的逆向思考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3期
严肃而悲伤的幻想(诗歌评论)
山东文学*1999年5期
抽象绘画意义的符号学阐释
思想战线*2000年4期
简论抽象绘画的美学意义
思想战线2000年增刊
重构、守护与拓展精神家园——当代人文教育论纲
云南师大学报(教科版)01年1期
人大《教育学》*2001年6期全文转载,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论坛一等奖
鲁迅小说《风波》的叙事模式
大理师专学报2001年3期
电视传播:在技术与文化之间
云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5期
人大《文化研究》索引
知识分子、人民形象与大众文化
云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增刊
文学话语与意义承诺
思想战线*2002年2期
人大《文艺理论》索引
早期云南民族审美文化的多元与多源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2期
近现代语境中的大学人文教育环境管窥
云南师大学报(教科版)2002年3期
云南石器文化与民族审美萌生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期
人大《文化研究》索引,《中国哲学年鉴、2002》先秦美学部分引用
云南青铜纹饰中的美学意蕴
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5期
人大《美学》索引,《中国哲学年鉴、2002》先秦美学部分引用
云南民族审美意识起源的推测与实证
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6期
人大《美学》索引《中国哲学年鉴、2002》美学理论部分引用
美学:从意识形态独白走向对话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2年6期
人大《美学》索引,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云南民族神话中的审美孕育
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2期
人大《美学》索引,《中国哲学年鉴、2003》先秦美学部分引用
云南民族神话中的美学意蕴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4期
人大《美学》索引,《中国哲学年鉴、2003》先秦美学部分引用
开启与指归:云南青铜文化的美学总结
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4期
人大《美学》索引,《中国哲学年鉴、2003》先秦美学部分引用
艺术形式的本体意义
理论与现代化2003年5期
人大《文艺理论》索引
文学知识分子及其文化生存
江汉论坛*2003年7期
人大《文艺理论》索引
言语符号交际审美追求的文化生态意义
云南师大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3期
云南岩画的美学意义
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6期
人大《美学》索引《中国哲学年鉴、2004》先秦美学部分引用
美学:走向跨文化的对话与整合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5年1期
人大《美学》索引,省高校第三界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类论文一等奖
云南青铜器: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变奏
文山师专学报2005年4期
云南民族乐舞起源的初步考证
昆明大学学报2006年3期
西方建筑思潮对昆明城市建筑的影响
云南建筑*2007年4期
云南青铜乐器及其滇人的乐舞意趣
昆明大学学报2008年2期
詹七一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詹七一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